搜索
首页 《汉中城楼》 晚霭昏斜谷,晴阳露斗山。

晚霭昏斜谷,晴阳露斗山。

意思:晚雾昏斜谷,晴阳露斗山。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汉中城楼》

全文赏析

这首诗《藓径踏层斑,高林古木间。雁随平楚远,云共太虚闲。》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山谷中藓径、高林、古木、雁行、云朵等自然元素,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首句“藓径踏层斑”,藓径指的是长满藓类的路径,斑则表示路径上苔藓的斑驳,给人一种岁月沉淀的感觉。这句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藓径上,脚下苔藓斑驳,仿佛在感受岁月的痕迹。 “高林古木间”则进一步描绘了高耸的树林和古老的树木,营造出一种古老而深沉的氛围。这句诗与“藓径”形成对比,一个是脚下的小径,一个是眼前的树林,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一幅完整的自然风景画。 “雁随平楚远”一句,描绘了大雁在平旷的树林上空飞行的景象,平楚指的是茂密的树林,远则表明了大雁飞行的距离之远。这句诗将大雁与平楚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生动而富有动态感的画面。 “云共太虚闲”一句,则将视线转向天空,描绘了云朵与广阔的太空之间的和谐共处。这句诗以“太虚”为背景,使云朵显得更加闲适和自由,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风景,通过藓径、高林、古木、雁行、云朵等元素,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清旷之地的向往和对名路的淡然态度,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淡泊名利。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最后一句“将身就清旷,名路尔何颜。”诗人表示自己愿意投身清旷之地,对于名利之路已经无颜面对。这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然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表达内心态度的佳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清旷之地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然态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藓径踏层斑,高林古木间。
雁随平楚远,云共太虚闲。
晚霭昏斜谷,晴阳露斗山。
将身就清旷,名路尔何颜。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斗山

    读音:dòu shān

    繁体字:鬥山

    意思:
    1.北斗和泰山。比喻德高望重或成就卓越为人们所敬仰的人。
    宋·楼钥《送张定叟尚书镇襄阳》诗:“南轩传圣学,后进斗山仰。”
    明·杨珽《龙膏记开阁》:“

  • 晚霭

    读音:wǎn ǎi

    繁体字:晚靄

    意思:(晚霭,晚霭)
    傍晚时的云气。
    唐裴迪《春日与王右丞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诗:“芙蓉曲沼春流满,薜荔成帷晚霭多。”
    宋·黄庭坚《书文湖州山水后》:“吴君惠示文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