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答原甫九月八日见过会饮之作》 飞兔不恋群,奔风谁能追。

飞兔不恋群,奔风谁能追。

意思:飞兔不留恋群,谁能追跑风。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奉答原甫九月八日见过会饮之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老大惜时节,少年轻别离》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之诗,它以菊花为媒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老去的感慨和对离别的无奈。 首联“老大惜时节,少年轻别离”,作者以对比的方式表达了人生的不同阶段。一方面是年华老去,对时光的流逝感到惋惜和无奈;另一方面是年轻时的轻别离,表达了离别之情的无奈和伤感。这两句诗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即对人生老去的感慨和对离别的无奈。 颔联“我歌君当和,我酌君勿辞”,作者表达了自己想要唱歌,而朋友应该回应和声,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相互支持。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喝酒的意愿,但朋友不必推辞,体现了友情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爱。 颈联“艳艳庭下菊,与君吟绕之”,作者描绘了庭下菊花的美景,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和对朋友的陪伴的感激之情。这一联以景抒情,将情感融入到景色之中,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接下来的几联,作者通过描述秋天的景象和时间的流逝,进一步表达了对人生老去的感慨和对离别的无奈。“秋风日益高,霜露渐离披”,秋风越来越强,霜露逐渐落下,象征着季节的变换和时间的流逝。而“芳岁忽已晚,朱颜从此衰”则表达了年华老去、红颜渐逝的无奈和伤感。 最后,作者以“老骥但伏枥,壮心良可悲”结尾,表达了自己如同老马一样不甘心老去,仍然有壮志雄心的心情。这种情感既是对人生老去的感慨,也是对未来的期待和追求。 整首诗以菊花为媒介,通过描述秋天的景象和时间的流逝,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老去的感慨和对离别的无奈。诗歌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老大惜时节,少年轻别离。
我歌君当和,我酌君勿辞。
艳艳庭下菊,与君吟绕之。
撷其黄金蕊,泛此白玉◇。
君勿爱此花,问君此何时。
秋风日益高,霜露渐离披。
芳岁忽已晚,朱颜从此衰。
念君将舍我,车马去有期。
君行一何乐,我意独不怡。
飞兔不恋群,奔风谁能追。
老骥但伏枥,壮心良可悲。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飞兔

    读音:fēi tù

    繁体字:飛兔

    意思:(飞兔,飞兔)
    亦作“飞菟”。
    骏马名。
    《吕氏春秋离俗》:“飞兔、要褭,古之骏马也。”
    高诱注:“飞兔、要褭,皆马名也。日行万里,驰若兔之飞,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