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百字令 示众破惑》 可笑迷徒,不求师指,执着旁门法。

可笑迷徒,不求师指,执着旁门法。

意思:可笑迷徒,不求大师,拿着旁边门法。

出自作者[元]李道纯的《百字令 示众破惑》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修行的,它描绘了一种追求成仙的途径,强调了悟性和内观的重要性,批评了执着于旁门左道的人,并强调了大道的坦荡和平直,需要明师的启示和引导。 首先,诗中提到了“玄关”、“一窍四通八达”等概念,这些都是道家修行的关键点,是通往成仙的捷径。这些概念涉及到人体内部的神秘领域,需要深入的理解和领悟。 “学人先立志”表明了作者认为立志是修行的第一步,只有坚定了目标,才能有动力去追求真理。 “悟后只消时霎”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认为只有通过悟性才能真正理解这些玄妙的道理,而悟性的瞬间闪现就是修行的重要时刻。 “可笑迷徒,不求师指,执着旁门法”是对那些执着于错误方法,而不寻求明师指导的修行者的批评。作者强调了寻求明师指导的重要性。 “般精般气,到头都是兜搭”是对那些只关注外在的修炼方法,而忽视内在真实的人的批评。作者认为真正的修行是内在的,不能只停留在表面。 “争知大道堂堂,坦平蓦直,也要师开发”再次强调了明师的指导的重要性,即使大道坦荡直路,也需要明师的启示和引导。 最后,“会得善行无辙迹,玄牝自然开阖”是对修行的进一步阐述,强调了真正的修行是内在的、无形的,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 “一念无生,谷神不死,九转功周币。脱胎归去,大罗天上行蹋”是对修行的结果进行了描述,表达了通过修行可以达到的超凡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修行的深入阐述和指导,强调了悟性、内观、明师指导、内在修行和无为而治的重要性,同时也描述了修行的结果和境界。这首诗对于那些寻求修行真理的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成仙捷径,在玄关、一窍四通八达。
说与学人先立志,悟后只消时霎。
可笑迷徒,不求师指,执着旁门法。
般精般气,到头都是兜搭。
争知大道堂堂,坦平蓦直,也要师开发。
会得善行无辙迹,玄牝自然开阖。
一念无生,谷神不死,九转功周币。
脱胎归去,大罗天上行蹋。

关键词解释

  • 旁门

    读音:páng mén

    繁体字:旁門

    短语:侧门 边门

    英语:postern

    意思:(旁门,旁门)

    1.指非正统的门类、流派或不正经的东西。

  • 可笑

    读音:kě xiào

    繁体字:可笑

    短语:贻笑大方 捧腹

    英语:laughable

    意思:好笑。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若有知吾钟之不调,一何可笑。”

  • 执着

    引用解释

    亦作“ 执着 ”。 1.原为佛教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百喻经·梵天弟子造物因喻》:“诸外道见是断常事已,便生执著,欺誑世间作法形象,所説实是非法。” 唐 白居易 《传法堂碑》:“凡夫无明,二乘执著。”

    2.泛指固执或拘泥,亦指对某种事物追求不舍。《水浒传》第二二回:“我只怕 雷横 执着,不会周全人,倘或见

  • 迷徒

    读音:mí tú

    繁体字:迷徒

    意思:迷失正道的人。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若非勤诱迷徒切,争得舟航崄浪开。”
    《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上从诸佛求真法,下化迷徒出苦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