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 他日更仆语不浅,明公论

他日更仆语不浅,明公论

意思:另一天再我说话不浅,明公论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赠书的回复,表达了对友人品德、才干的赞美,以及对国家局势的关切和期待。 首段中,作者表达了对友人书信的珍视,认为友人的书信如同沧海珠、昆山玉,珍贵无比。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感谢友人对自己的关心和问候。 二段中,作者提到自己虽然年老,但仍有心报国,不愿在穷途哭泣。这表现出作者对国家的热爱和对自身能力的自信。 三段中,作者对友人的仕途表示了关切和期待。友人担任永嘉尉,前途光明。但作者也提醒友人要警惕夷狄的威胁和国家的危机,希望友人能承担起济世的重任。 四段中,作者表达了对友人授钺筑坛的期望,希望友人能重整国家纲纪,引荐英俊之才。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信任和期待。 最后一段中,作者对友人的能力和品德表示了高度评价,并希望与友人保持联系,共同探讨国家大事。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赞美、对国家的关切和对未来的期待。语言质朴自然,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久客多枉友朋书,素书一月凡一束。
虚名但蒙寒温问,泛爱不救沟壑辱。
齿落未是无心人,舌存耻作穷途哭。
道州手札适复至,纸长要自三过读。
盈把那须沧海珠,入怀本倚昆山玉。
拨弃潭州百斛酒,芜没潇岸千株菊。
使我昼立烦儿孙,令我夜坐费灯烛。
忆子初尉永嘉去,红颜白面花映肉。
军符侯印取岂迟,紫燕騄耳行甚速。
圣朝尚飞战斗尘,济世宜引英俊人。
黎元愁痛会苏息,夷狄跋扈徒逡巡。
授钺筑坛闻意旨,颓纲漏网期弥纶。
郭钦上书见大计,刘毅答诏惊群臣。
他日更仆语不浅,明公论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公论

    读音:gōng lùn

    繁体字:公論

    英语:public opinion

    意思:(公论,公论)

    1.公正或公众的评论。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庾又问:‘何

  • 他日

    解释

    他日 tārì

    (1) [future;some other day;later on]∶将来;来日,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

    他日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他日驴一鸣。——

  • 更仆

    读音:gēng pú

    繁体字:更僕

    造句:

  • 浅明

    读音:qiǎn míng

    繁体字:淺明

    英语:easy and clean; simple; plain; clear; obvious

    意思:(浅明,浅明)
    浅显明白。
    《晋书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