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翟使君挽歌》 岂唯存柏椁,亦合葬桐乡。

岂唯存柏椁,亦合葬桐乡。

意思:难道只有在柏椁,也合葬桐乡。

出自作者[宋]王禹偁的《翟使君挽歌》

全文赏析

这首诗《国史书勋伐,州民颂乐康》是一首对历史和现实赞美与反思的诗。它描绘了历史的长河中,一位英雄人物的事迹被载入史册,而他的故乡人民也对他充满敬仰和怀念。 首联“国史书勋伐,州民颂乐康”直接点明主题,历史将这位英雄的事迹记录下来,而他的故乡人民则用歌声和诗歌来歌颂他,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这两句诗既体现了历史的庄重,也表达了人民对英雄的敬爱之情。 颔联“岂唯存柏椁,亦合葬桐乡”描绘了这位英雄的身后事。他不仅被保存下来,他的遗体被安放在柏椁中,而且他的故乡人民也把他葬在了桐乡,表达了对他的敬爱和怀念之情。这一联既体现了对英雄的尊重,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颈联“黄壤千年恨,青山六里长”是对英雄的赞美和对故乡的怀念。黄壤和青山象征着永恒,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两句诗既体现了对英雄的敬爱,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尾联“空余铃阁畔,寂寞菊花香”则表达了诗人对英雄逝去后的寂寞之感。铃阁是古代官署的象征,菊花是秋季的花卉,象征着秋天的寂静和凄凉。诗人通过这一句诗表达了对英雄逝去后的寂寞之感和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歌颂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民的敬仰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英雄逝去后的寂寞之感和对历史的反思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国史书勋伐,州民颂乐康。
岂唯存柏椁,亦合葬桐乡。
黄壤千年恨,青山六里长。
空余铃阁畔,寂寞菊花香。
作者介绍 萧衍简介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

关键词解释

  • 桐乡

    读音:tóng xiāng

    繁体字:桐鄉

    英语:Tongxiang

    意思:(桐乡,桐乡)
    古地名。在今安徽省·桐城县北。
    春秋时为桐国,汉改桐乡。
    《汉书循吏传朱邑

  • 合葬

    读音:hé zàng

    繁体字:合葬

    英语:joint burial urn

    意思:
    1.古代专指夫妻同葬一墓穴。
    《礼记檀弓上》:“季武子成寝,杜氏之葬在西阶之下,请合葬焉,许之

  • 岂唯

    读音:qǐ wéi

    繁体字:豈唯

    意思:(岂唯,岂唯)
    亦作“岂惟”。亦作“岂维”。
    难道只是;何止。
    《左传襄公二年》:“吾子之请,诸侯之福也,岂唯寡君赖之。”
    《庄子逍遥游》:“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