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故邺》 帛砧与柱础,螭首随分裂。

帛砧与柱础,螭首随分裂。

意思:帛砧与柱础,螭头随分裂。

出自作者[宋]贺铸的《故邺》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历史事件的悲壮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缅怀和时代的沧桑变迁。诗的开篇“魏武昔恢图,北平谭尚孽。”描绘了曹操昔日的英勇和壮志,以及平定北方的谭尚势力的历史背景。“卜邺筑新都,非徒三狡穴。”描述了曹操在邺城建立新都的决策,并暗示这并非仅仅是为了满足三个狡猾的敌人的需求。 接着,诗人通过“将行迁鼎志,遽有分香诀。”表达了曹操的抱负和壮志,以及他突然逝世的悲剧。“落日繐帷空,莫终歌舞阕。”进一步描绘了曹操去世后的凄凉和哀伤氛围。 随后,诗人描述了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更迭。“旋闻瀍洛上,载起苍龙阙。”描绘了新朝代的兴起,而“四叶不归东,苔花驰道绝。”则表达了朝代更迭后的荒凉和落寞。 在描述历史事件后,诗人通过“食槽识终验,挂饭期先决。”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和敬仰,同时也展示了历史的残酷和无情。 诗的结尾部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陪葬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反思。“当时陪葬骨,马鬣犹环列。”和“队碣仆纵横,镌文久残缺。”展示了历史的痕迹和遗忘,“指此一抔间,贤愚两何别。”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贤愚命运的感慨。 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历史、英雄人物和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和感慨,通过生动的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类的命运。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魏武昔恢图,北平谭尚孽。
卜邺筑新都,非徒三狡穴。
将行迁鼎志,遽有分香诀。
落日繐帷空,莫终歌舞阕。
旋闻瀍洛上,载起苍龙阙。
四叶不归东,苔花驰道绝。
食槽识终验,挂饭期先决。
扰攘百年间,覆车寻此辙。
山川气象变,朝市繁华歇。
白露复青芜,茫茫换时节。
阴风吹葛屦,磷火走兵血。
木叶下西陵,寒虫助骚屑。
当时陪葬骨,马鬣犹环列。
队碣仆纵横,镌文久残缺。
帛砧与柱础,螭首随分裂。
指此一抔间,贤愚两何别。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于卫州共城县(今河南辉县市)。出身贵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

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关键词解释

  • 柱础

    读音:zhù chǔ

    繁体字:柱礎

    意思:(柱础,柱础)
    承柱的础石;柱下的基础。
    《淮南子说林训》:“山云蒸,柱础润。”
    《晋书四夷传秦国》:“琉璃为墙壁,水精为柱础。”
    唐·

  • 分裂

    读音:fēn liè

    繁体字:分裂

    短语:分崩离析 土崩瓦解 四分五裂

    英语:fission

    意思:
    1.裂开。
    《礼记月令》:“﹝季秋之月﹞行冬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