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过故宋》 池文敛束水,竹影漏寒丛。

池文敛束水,竹影漏寒丛。

意思:池文敛束水,竹影漏寒丛。

出自作者[唐]骆宾王的《过故宋》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怀古》,是一首描绘了古城的衰败景象和历史变迁的诗。通过对旧国、荒城、云浮、日举、绮琴、祥石等历史遗迹和现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慨。 首联“旧国千年尽,荒城四望通”,开篇就描绘出了一幅凄凉的古城景象,千年旧国如今已成荒芜之城,四望无阻,揭示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颔联“云浮非隐帝,日举类游童”,进一步描绘了古城的荒废和无人问津的景象,曾经的帝都已不再有帝王的踪影,而日举、游童等则暗示了这座城市已经成为了儿童的游乐场。 颈联“绮琴朝化洽,祥石夜论空”,描绘了古城的另一面,曾经的繁华和文明如今已成往事,只有绮琴之声还在回荡,而祥石之论也成为了夜间的空谈。这一联通过对比,更加突出了历史的变迁和古城的变化。 尾联“唯当过周客,独愧吴台空”,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无奈,只有作为过客的周人才能看到这座古城的现状,而自己却无法改变这一切,只能感到愧疚和遗憾。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感慨,也揭示了历史的无情和残酷。 整首诗通过对古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慨,同时也揭示了历史的变迁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诗人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也引发了读者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旧国千年尽,荒城四望通。
云浮非隐帝,日举类游童。
绮琴朝化洽,祥石夜论空。
马去遥奔郑,蛇分近带丰。
池文敛束水,竹影漏寒丛。
园兔承行月,川禽避断风。
故宋诚难定,从梁事未工。
唯当过周客,独愧吴台空。
作者介绍 骆宾王简介
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他辞采华胆,格律谨严。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

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又名李敬业)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敬业败,王那相斩其首降。

关键词解释

  • 池文

    读音:chí wén

    繁体字:池文

    意思:池水的波纹。
    唐·皮日休《宿报恩寺水阁》诗:“池文带月铺金簟,莲朵含风动玉杯。”

    造句:暂无

  • 敛束

    读音:liǎn shù

    繁体字:斂束

    意思:(敛束,敛束)

    1.犹收缩。
    三国·吴·杨泉《草书赋》:“或敛束而相抱,故婆娑而四垂。”

    2.约束,收敛。
    唐·司空图《

  • 水竹

    读音:shuǐ zhú

    繁体字:水竹

    意思:
    1.水和竹。常借指清幽的景色。
    唐·孟郊《旅次洛城东水亭》诗:“水竹色相洗,碧花动轩楹。”
    宋·苏辙《五郡》诗:“当道沙尘类河北,依山水竹似江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