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馆宿》 斜日房栊吏散,鸣鸠飞下栏干。

斜日房栊吏散,鸣鸠飞下栏干。

意思:斜太阳房栊吏散,斑鸠飞下栏。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馆宿》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雪的诗,通过细腻而生动的笔触,展现了雪后初晴的清冷春景。首句“残雪封条未干”,既交代了时间背景,又描绘出雪后景象,雪虽已残,但仍未完全消融,春寒料峭中透出些许清冷。次句“兰台幞被春寒”进一步渲染了春寒的气氛,兰台上的幞被让人感到春天的寒冷。 后两句“斜日房栊吏散,鸣鸠飞下栏干”则通过描绘夕阳、房栊、飞鸟等景象,表现了春雪后的宁静与生机。斜日透过房栊,官吏已散,一片宁静祥和的气氛,而鸣鸠飞下栏干,则给这片宁静的景象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整首诗用字简练,意象生动,通过对春雪后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宁静、清冷与生机,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残雪封条未干,兰台幞被春寒。
斜日房栊吏散,鸣鸠飞下栏干。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斜日

    读音:xié rì

    繁体字:斜日

    意思: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南朝·梁简文帝《纳凉》诗:“斜日晚骎骎,池塘生半阴。”
    宋·王安石《杏花》诗:“独有杏花如唤客,倚墻斜日数枝红。”
    清·纳兰性德《南

  • 房栊

    读音:fáng lóng

    繁体字:房櫳

    意思:(房栊,房栊)
    亦作“房笼”。

    1.窗棂。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园篱》:“数年成长,共相蹙迫,交柯错叶,特似房笼。”
    缪启愉校

  • 鸣鸠

    读音:míng jiū

    繁体字:鳴鳩

    意思:(鸣鸠,鸣鸠)
    即斑鸠。
    《诗小雅小宛》:“宛彼鸣鸠,翰飞戾天。”
    《吕氏春秋季春》:“鸣鸠拂其羽,戴任降于桑。”
    高诱注:“鸣鸠,班

  • 栏干

    读音:lán gàn

    繁体字:欄乾

    英语:bannister

    意思:(栏干,栏干)
    见“栏杆”。

    造句:桥上的石栏干柱上刻有大小石狮,各具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