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黎女歌》 珠崖嫁娶须八月,黎人春作踏歌戏。

珠崖嫁娶须八月,黎人春作踏歌戏。

意思:珠崖嫁娶要八月,黎人春作踏歌舞玩耍。

出自作者[明]汤显祖的《黎女歌》

全文创作背景

[明]汤显祖的《黎女歌》的创作背景与他的仕途经历有关。万历十九年(1591年),汤显祖向朝廷上书《论辅臣科臣书》,弹劾权臣,痛陈时弊。然而,这次上书并没有达到他的政治目的,反而使他被贬为广东徐闻的典史。在他的徐闻任期内,他写下了《黎女歌》。这首诗描述了当地黎族女子的生活场景和风俗习惯,同时也融入了汤显祖自身的情感和观察。因此,《黎女歌》的创作背景包括了汤显祖的个人经历和对当地人民生活的观察与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黎女豪家笄有岁,如期置酒属亲至。
自持针笔向肌理,刺涅分明极微细。
点侧虫蛾摺花卉,淡粟青纹绕余地。
便坐纺织黎锦单,拆杂吴人彩丝致。
珠崖嫁娶须八月,黎人春作踏歌戏。
女儿竞戴小花笠,簪两银篦加雉翠。
半锦短衫花襈裙,白足女奴绛包髻。
少年男子竹弓弦,花幔缠头束腰际。
藤帽斜珠双耳环,缬锦垂裙赤文臂。
文臂郎君绣面女,并上秋千两摇曳。
分头携手簇遨游,殷山沓地蛮声气。
歌中答意自心知,但许昏家箭为誓。
椎牛击鼓会金钗,为欢那复知年岁
作者介绍 汤显祖简介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明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汤显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

关键词解释

  • 踏歌

    解释

    踏歌 tàgē

    [Ta-ge, singing and dancing at once] 传统的群众歌舞形式。古代很多民族都有。共同的特征是集体性,参加者围成圆圈或排列成行,互相牵手或搭肩,上身动作不多,主要是脚下的舞步变化,边歌边舞

    <

  • 嫁娶

    读音:jià qǔ

    繁体字:嫁娶

    短语:妻 聘 嫁 出嫁 出阁

    英语:espouse

    意思:亦作“嫁取”。

    1.谓嫁女与娶妇。
    《韩诗

  • 珠崖

    读音:zhū yá

    繁体字:珠崖

    解释:1.见\"珠厓\"。

    详细释义:郡名。汉时设置,在今海南岛特别行政区琼山县东南,因其地盛产真珠而得名。或作『珠?』。

  • 作踏

    读音:zuò tà

    繁体字:作踏

    意思:践踏;糟蹋。
    明·唐顺之《为赈济事》:“飢民出外不许作踏田禾,抢夺柴草,摘取蔬果。”

    解释:1.践踏;糟蹋。

  • 歌戏

    读音:gē xì

    繁体字:歌戲

    意思:(歌戏,歌戏)
    歌唱嬉戏。
    《三国志魏志高句丽传》:“其民喜歌舞,国中邑落,暮夜男女群聚,相就歌戏。”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