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北固亭东望寄默师》 病怜京口酒,老怯海门风。

病怜京口酒,老怯海门风。

意思:病怜悯京口酒,年老胆怯海门风。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北固亭东望寄默师》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高亭暮色中往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联“高亭暮色中,往事更谁同?”通过描绘高亭暮色,引出了对往事的回忆和对人生的思考。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无奈。而“更谁同”则表达了作者孤独和无助的感觉,因为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感受。 颔联“水谩矜天阔,山应到此穷”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感慨和对人生短暂的无奈。这里,“水漫矜天阔”表达了作者对广阔无垠的大自然的赞美,“山应到此穷”则表达了人生有限、生命无常的感慨。 颈联“病怜京口酒,老怯海门风”则通过描述作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病痛的无奈和对衰老的恐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尾联“唯有言堪解,何由见远公”则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渴望和对人生的思考。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能够理解和安慰他的朋友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高亭暮色中往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描述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珍视和无奈。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渴望和对人生的感悟,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高亭暮色中,往事更谁同?
水谩矜天阔,山应到此穷。
病怜京口酒,老怯海门风。
唯有言堪解,何由见远公。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京口

    读音:jīng kǒu

    繁体字:京口

    英语:Jingkou

    意思:古城名。在今江苏·镇江市。公元209年,孙权把首府自吴(苏州)迁此,称为京城。公元211年迁治建业后,改称京口镇。
    东晋、南

  • 海门

    读音:hǎi mén

    繁体字:海門

    英语:sea gate

    意思:(海门,海门)
    海口。内河通海之处。
    唐·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宋·

  • 门风

    解释

    门风 ménfēng

    [tradition of a family;family principles] 旧指某一家、某一族或某一流派世代相传的言行准则和风气

    笃学修行,不坠门风。——《颜氏家训·风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