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采地黄者》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

意思:要用什么颜色的,用换干粮。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采地黄者》

全文赏析

这首诗《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是一首描绘农村生活艰辛的诗。它通过生动的描绘了农民在艰难的季节里挣扎求生的场景,展现了农民的苦难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 首两句“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直接点明了这个农村的困境。春季的干旱使得小麦枯死,而秋季的早霜又损坏了庄稼。这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也是对农民生活困境的描绘。 接下来的诗句“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进一步描绘了农民在艰难时世的挣扎。“无口食”直接表达了农民的饥饿,而“采地黄”则是对他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采取的行动的描绘。地黄是一种常见的草药,在这个季节,农民只能采摘它来换取一些食物。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这两句诗,表达了农民对生活的无奈和无助。他们不知道如何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通过采地黄来换取一些食物。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是对农民辛苦劳作的描绘。他们凌晨就出门去田里采地黄,但到了傍晚却只收获了微薄的一筐,这反映了他们的辛勤和艰难。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这两句诗,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肥马的美味,以此反衬出农民生活的困苦。他们只能用辛苦采来的地黄喂肥马,希望肥马残粟能够救济他们的饥饿。 最后两句“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是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感叹。他们希望用马残粟换取一些食物,以救济他们的饥饿。这不仅是对农民的同情,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农民在艰难时世的挣扎和无奈,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农民生活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他们的苦难和无助,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关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何用

    读音:hé yòng

    繁体字:何用

    意思:
    1.为什么。
    《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何用不监?”孔颖达疏:“何以不监察之而令相伐也?”
    《谷梁传庄公六年》:“何用弗受也?为以王命绝之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