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夜诗》 冬雪旦夕至。

冬雪旦夕至。

意思:冬季雪早晚到。

出自作者[南北朝]鲍照的《秋夜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深夜为远方的爱人赶制冬衣的情景,展现了她的勤劳、痴情和牵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夜久膏既竭”以深夜灯油将尽的情景,烘托出女子辛勤工作的时间之长。接着“启明旦未央”表示天还未亮,进一步突显她为了爱人的温暖而通宵劳作的深情。 “环情倦始复,空闺起晨装”中,诗人用“环情倦”形容女子虽然疲倦,但是依然坚持起身,开始准备早晨的劳作,表现出她坚韧的性格和对爱人的深深眷恋。 “幸承天光转,曲影入幽堂”描述天色渐亮,光线照进室内,女子在幽暗的堂屋里忙碌。这里的“幸承”二字表达了女子对天亮的期待,同时也透露出她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徘徊集通隟,宛转烛回梁”描绘了女子忙碌的身影在室内来回穿梭,烛光在梁间摇曳,生动地表现了她的勤劳和专注。 “帷风自卷舒,帘露视成行”描述了室内的风和帘外的露水,暗示着季节的转换和天气的寒冷,也衬托出女子为爱人缝制冬衣的紧迫性。 “岁役急穷晏,生虑备温凉”中,诗人用“岁役急穷晏”形容岁月的紧迫和严峻,而“生虑备温凉”则表现了女子对爱人温暖的关怀和备至的体贴。 “丝纨夙染濯,绵绵夜裁张”描绘了女子通宵达旦地裁剪、缝制丝绸衣物的情景,进一步展现了她的勤劳和痴情。 最后“冬雪旦夕至,公子乏衣裳。华心爱零落,非直惜容光。愿君翦众念,且共覆前觞”几句,以冬雪的将至和公子缺乏衣物的紧迫情境,表现了女子的焦虑和担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勤劳、痴情的女子形象,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爱情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夜久膏既竭。
启明旦未央。
环情倦始复。
空闺起晨装。
幸承天光转。
曲影入幽堂。
徘徊集通隟。
宛转烛回梁。
帷风自卷舒。
帘露视成行。
岁役急穷晏。
生虑备温凉。
丝纨夙染濯。
绵绵夜裁张。
冬雪旦夕至。
公子乏衣裳。
华心爱零落。
非直惜容光。
愿君翦众念。
且共覆前觞。
作者介绍 鲍照简介
鲍照(414年-466年),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中国南朝宋杰出的文学家、诗人。

宋元嘉中,临川王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鲍照以辞章之美而被看重,遂引为“佐史国臣”。元嘉十六年因献诗而被宋文帝用为中书令、秣稜令。大明五年出任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泰始二年刘子顼起兵反明帝失败,鲍照死于乱军中。

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同为宋元嘉时代的著名诗人,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歌注意描写山水,讲究对仗和辞藻。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世称“元嘉体”,现有《鲍参军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旦夕

    读音:dàn xī

    繁体字:旦夕

    英语:this morning or evening

    意思:
    1.早与晚。
    《墨子号令》:“诸门下朝夕立若坐,各令以年少长相次,旦夕就位,先右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