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荷叶杯·一点露珠凝冷》 一点露珠凝冷,波影,满池塘。

一点露珠凝冷,波影,满池塘。

意思:一点露珠凝冷,波影,满池塘。

出自作者[唐]温庭筠的《荷叶杯·一点露珠凝冷》

全文赏析

此词表现了一种惜别的凄苦伤感之情。词人以“肠断”二字融景入情,来抒发主人公凄凉失落的情愫。
首起三句,采取由小及大法写荷塘景色。开头说,清晨荷叶上还凝聚着清亮的露珠。“凝冷”,是感情的色彩。据此,则船上之人相对之情可知。这里通过人物对于客观环境的感受,表现出他此时的心境,也就暗示了人物在这种心境下可能有的行动。既是一种“寒”的冷遇,则无幸福之可言为可知。“波影”,这是一个视线的角度,凸显了人物呆呆地看着水面的形象,证实着“凝冷”正是他自己心理的写照。本是不忍相对,所以移目于波。但在水波里见到的竟是“满池塘”的“绿茎红艳两相乱”。“满”在这里非常传神,非常有气魄,正如一幅巨大的画,画面满是绿的荷叶,红的莲花,不仅立于水面,亦且倒映于水中,形成了巨大的夹角。在这一巨大的夹角处,着一小小的呆望的他,还有低泣的她——那凝冷的露珠也可以看成是写她的清泪。这是巨大的压迫人的孤独之感,似乎这幸福的倚红偎绿的暖色,直把他俩挤了出来,或紧紧地钳住。“绿茎红艳两相乱”写荷塘中水光波动,把绿的叶影和红的花影交错在一起。其中的这个“乱”字用得艳极。乱是迷离相交的状态,特别是它承上“满”字而来,只觉得满世界尽是亲昵地偎在一起的美丽的情侣,只有他俩却要离开。而一想到离别,是以“肠断”,这是心境,花叶相乱,本属无情,只是一种自然形态,境由心生,这虽是唯心的,然而并不能否定心境之可以影响对客观事物的看法这一事实。正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一样,这满世界都是相依相偎之情,不禁产生唯独自己不幸的巨大悲哀。只是这里外界之物不是实物,而是自己的感情。“水风凉”,是实写,同时也是心境的感受,将离愁进一步引向含蓄。绿满逼人,水风浸骨,心境悲凉,但“肠断”的原因,词人未加暗示,可任读者自行判断,同时让词作留下一些余味。
全词六句看似先景后情,实则情景交融。前四句着力描写荷塘景色,寓情于景;后两句将情点明,而“凉”字照映首句“冷”字,融景入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点露珠凝冷,波影,满池塘。
绿茎红艳两相乱,肠断,水风凉。
作者介绍 温庭筠简介
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男,汉族,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

温庭筠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恨不得志,行为放浪。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有《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关键词解释

  • 露珠

    读音:lù zhū

    繁体字:露珠

    短语:寒露

    英语:dewdrop

    意思:露滴如珠,故称。
    《洞冥记》:“满室云起,五色照人,着于草树,皆成五色露珠,甚甘。”

  • 池塘

    读音:chí táng

    繁体字:池塘

    短语:

    英语:pond

    意思:
    1.蓄水的坑,一般不太大,也不太深。
    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

  • 一点

    读音:yì diǎn

    繁体字:一點

    短语:星 点 花 点子 星子

    英语:a bit

    意思:(一点,一点)

    1.汉字的一种笔画。常指书画中的点画。

  • 凝冷

    读音:níng lěng

    繁体字:凝冷

    意思:
    1.犹冷森森。
    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中:“遇西域有进美玉者二,一圆一方,径各五寸,光彩凝冷,可鑑毛髮。”
    冰心《记一件最难忘的事情》:“前进队伍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