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卜算子·摘蕊暝禽飞》 下竺桥边浅立时,香已漂流却。

下竺桥边浅立时,香已漂流却。

意思:下面竺桥边浅立时,香已经冲走了。

出自作者[宋]姜夔的《卜算子·摘蕊暝禽飞》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诗中描绘了暮春时节,鸟儿在花间欢快地飞翔,悬冰在树上落下,花香四溢,晚烟平铺在空无一人的小径上,春天的寒意袭来,而诗人独自寻花,深怕被吴地的游客察觉。 首句“摘蕊暝禽飞,倚树悬冰落。”描绘了暮春时节的花朵已经凋谢,鸟儿在花间飞翔的景象。其中,“暝禽”暗示了傍晚时分,鸟儿归巢的情景。“倚树悬冰落”则描绘了冰凌在树上悬挂的状态,随着春天的离去,冰凌也即将消融。 “下竺桥边浅立时,香已漂流却。”描绘了桥边的景象,诗人站在桥边,感受到花香四溢,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花香也逐渐消散。这里的“浅立”和“香已漂流却”描绘了诗人在桥边静静欣赏花香的过程。 “空径晚烟平,古寺春寒恶。”描绘了空无一人的小径上晚烟平铺,春天的寒意袭来的景象。这里用“春寒恶”来形容春天的寒意,与前文的“冰凌”和“花香”形成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结束。 “老子寻花第一番,常恐吴儿觉。”最后两句是诗人的自我感慨,他独自寻花,深怕被吴地的游客察觉。这里的“老子”是诗人的自称,表达了诗人的自信和自负。而“第一番”则表达了他对花的痴迷和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的花香、鸟语、春寒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深眷恋和不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摘蕊暝禽飞,倚树悬冰落。
下竺桥边浅立时,香已漂流却。
空径晚烟平,古寺春寒恶。
老子寻花第一番,常恐吴儿觉。
作者介绍
姜夔(kuí)(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马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关键词解释

  • 立时

    读音:lì shí

    繁体字:立時

    英语:immediately

    意思:(立时,立时)
    犹立刻。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立时准状,佥牌来拿陈定到官。”
    郑振铎《取火者

  • 漂流

    读音:piāo liú

    繁体字:漂流

    短语:浮动 飘忽 漂 泛 浮 飘浮

    英语:carried by the current

    意思:
    1.漂浮流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