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佳人醉·暮景萧萧雨霁》 素光遥指。

素光遥指。

意思:素光手指。

出自作者[宋]柳永的《佳人醉·暮景萧萧雨霁》

全文赏析

这首诗《暮景萧萧雨霁》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雨初霁后的月夜景色,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 首先,诗的开头“暮景萧萧雨霁。云淡天高风细”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新的夜景,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暮色中,雨后初晴,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气息,云淡风轻,给人一种宁静而清爽的感觉。 接下来,“正月华如水。金波银汉,潋滟无际”描绘了明亮的月光洒在夜空中的景象,如同流水一般,波光粼粼,无边无际。这句诗用生动的比喻,将月光比作流水,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柔和和清澈。 “冷浸书帷梦断,却披衣重起。临轩砌。素光遥指。”这几句诗描绘了作者从梦中醒来,感到周围一片清凉,于是披上衣服,走到窗前,看着月光照耀下的景色。这句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月夜的深深喜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因念翠蛾,杳隔音尘何处,相望同千里。”这几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爱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作者通过想象自己的爱人也在远方思念自己,两地相望,音信隔绝,表达了相思之苦。 “侭凝睇。厌厌无寐。渐晓雕阑独倚。”最后三句描绘了作者继续凝视着月光,无法入睡,直到天明,独自倚在栏杆上的情景。这句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雨初霁后的月夜景色,通过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深热爱和感慨。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隔绝的思念和对自由的渴望,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暮景萧萧雨霁。
云淡天高风细。
正月华如水。
金波银汉,潋滟无际。
冷浸书帷梦断,却披衣重起。
临轩砌。
素光遥指。
因念翠蛾,杳隔音尘何处,相望同千里。
侭凝睇。
厌厌无寐。
渐晓雕阑独倚。
作者介绍 柳永简介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解释

  • 素光

    读音:sù guāng

    繁体字:素光

    意思:洁白明亮的光辉。多指月、水、霜、雪之光。
    晋·左思《杂诗》:“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唐徐敞《白露为霜》诗:“入夜飞清景,凌晨积素光。”
    宋·朱

  • 遥指

    读音:yáo zhǐ

    繁体字:遙指

    意思:(遥指,遥指)
    遥对;向远处指。
    唐·李远《赠潼关不下山僧》诗:“窗中遥指三千界,枕上斜看百二关。”
    清·赵翼《茅山纪游》诗:“遥指大茅峰,直上青冥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