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景德朝日三首》 现象著明,照临下土。

现象著明,照临下土。

意思:现象明显,照耀大地又俯察人间。

出自作者[宋]杨亿的《景德朝日三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特色的诗,它以简洁、生动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道德和哲学信息。 首先,从字面上理解,“现象著明,照临下土”这句话描绘了一个明亮的景象,仿佛有一束光照亮了大地。这可以象征道德的光辉照亮了人们的生活,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同时,“照临下土”也暗示了道德的普照性,它不仅限于某个特定的人群或地方,而是覆盖了整个大地。 “降福穰穰,德施周普”则进一步描述了道德的实践所带来的结果。福祉如穰穰流水般降临,这象征着善良的行为和道德的实践会带来丰厚的回报。而“德施周普”则表达了道德的普遍性和广泛性,无论何人何时何地,只要遵循道德准则,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更深层次的解读,这首诗可能是在强调道德的重要性以及道德实践所带来的积极影响。道德是人们行为的指南,它引导人们走向善良、公正和诚实。通过遵循道德准则,人们可以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安宁,同时也能为他人和社会带来福祉。 此外,这首诗也可能是在呼吁人们更多地关注道德,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个人的行为,还是社会的发展,道德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遵循道德准则,人们可以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公正和繁荣的社会。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简洁、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传达了道德的重要性以及道德实践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它鼓励我们关注道德,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并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力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现象著明,照临下土。
降福穰穰,德施周普。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年),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

性耿介,尚气节。年十一,宋太宗闻其名,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天禧四年卒,年四十七,谥号为文。

博览强记,尤长于典章制度。曾参预修《太宗实录》,主修《册府元龟》。今存《武夷新集》、《浦城遗书》、《摛藻堂四库全书萃要》、《杨文公谈苑》15卷

关键词解释

  • 照临

    引用解释

    1.照射到。《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照临四方曰明。” 汉 焦赣 《易林·巽之井》:“昊天白日,照临我国。” 冰心 《寄小读者》三:“朝阳极光明的照临在无边的整齐青绿的田畦上。”

    2.从上面照察。比喻察理。《诗·小雅·小明》:“明明上天,照临下土。” 郑玄 笺:“照临下土,喻王者当察理天下之事也。” 唐 杜甫 《风疾舟中

  • 现象

    读音:xiàn xiàng

    繁体字:現象

    短语:光景 观 场面 场景 容 景 万象 面貌

    英语:phenomenon

    意思:(现象,现象)

    1.

  • 下土

    引用解释

    1.大地。《诗·小雅·小明》:“明明上天,照临下土。” 唐 张乔 《试月中桂》诗:“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 明 何景明 《九咏》:“下土幽暗而嶮巇兮,需光泽之照临。”

    2.四方;天下。《书·舜典》:“帝釐下土,方设居方。” 孔 传:“言 舜 理四方,诸侯各设其官居其方。”《国语·吴语》:“余心岂忘忧恤,不惟下土之康靖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