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冬暮感怀》 奈至一岁除,未有严气升。

奈至一岁除,未有严气升。

意思:又到一年任,尚未有严格气升。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冬暮感怀》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荒山野水的冬日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感受和对时局的忧虑。 首联“荒山未有雪,野水不见冰”,以荒山和野水为背景,描绘出冬日里的萧瑟景象,为整首诗奠定了寒冷的基调。颔联“一腊今已半,浮阳壮犹矜”,通过“一腊”点明时间已经进入腊月,而“浮阳”则表现了阳光的微弱,进一步突出了寒冬的氛围。 颈联“奈至一岁除,未有严气升”,作者感叹虽然已经到了岁末,但是严寒的气氛却并未升起,表达了对寒冬的不满和对春天的期待。尾联“坐思崆峒间,负雪山千层”,则以崆峒山和雪山为背景,进一步表现了冬日的寒冷和萧瑟。 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时局的忧虑。诗中提到“将帅色凋槁,蚍蜉势趫腾”,暗示了将帅无力指挥,而敌人却如蚍蜉般跃跃欲试,形势严峻。作者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动荡和不安的忧虑。 整首诗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社会时局的暗示,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荒山未有雪,野水不见冰。
一腊今已半,浮阳壮犹矜。
奈至一岁除,未有严气升。
坐思崆峒间,负雪山千层。
虽受栗冽僵,愈此秽浊蒸。
感激昆仑只,一气吹丘陵。
炎埃灭无遗,古色万里兴。
我病一洗濯,怀抱失所憎。
因思大羽猎,属车上崚嶒。
六军骑皆骏,争先雪中登。
天时倾人意,踊跃士气增。
大义虽不杀,四方慑兵棱。
今此效安在,东南塞犹乘。
将帅色凋槁,蚍蜉势趫腾。
惨错天运内,止戈信谁能。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岁除

    读音:suì chú

    繁体字:歲除

    英语:New Year\'s Eve

    意思:(岁除,岁除)

    1.年终。旧俗于腊岁(冬至后三戌之后)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故谓。

  • 未有

    读音:wèi yǒu

    繁体字:未有

    意思:
    1.没有;不曾有。
    《诗大雅绵》:“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
    《史记魏公子列传》:“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