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台山杂吟》 太行直上犹千里,井底残山枉呼号。

太行直上犹千里,井底残山枉呼号。

意思:太行直上还是千里,井底残山枉呼叫。

出自作者[元]元好问的《台山杂吟》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通过对西北群山的生动描绘,表现出一种雄浑、壮阔的美。 首联“西北天低五顶高,茫茫松海露灵鳌。”诗人以高耸入云的五顶山为背景,展现出茫茫松海和灵鳌山岛,显示出西北的壮丽景象。颔联“太行直上犹千里,井底残山枉呼号。”进一步描绘了太行山的高峻,以及残山的渺小。这两句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西北群山的雄伟气势。 颈联“万壑千岩位置雄,偶从天巧见神功。”诗人赞叹群山间万壑千岩的雄伟气势,并指出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尾联“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云雾在翠微中吞吐缭绕的景象,表现出一种朦胧、神秘的美。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身处如此美景的感慨,此景只应天上有的绝美景象,岂是平常之人所能享受的。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西北群山的雄伟壮丽之美。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慨,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西北天低五顶高,茫茫松海露灵鳌。
太行直上犹千里,井底残山枉呼号。
万壑千岩位置雄,偶从天巧见神功。
湍溪已作风雷恶,更在云山气象中。
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
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元好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所著述的多部文学作品和历史著作至今仍然被广泛传播和研究。评价元好问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为文学家:元好问的诗歌、散文和小说等文学作品风格独特、意境深远、富于哲理。他被誉为“元代诗坛第一人”,他创造了很多新的文学表现形式,并对以后的文学影响深远。
作为历史学家:元好问在历史学领域也有很高的成就,他主要参与编写了《金史》,为中国史学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他的历史作品思辨性强、史料丰富、观点新颖,对后来的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为爱国文化人:元好问爱国情怀非常浓厚,他始终将民族复兴作为自己的责任和目标。他虽然曾担任过乘舆御史和国史院编修官,但也因批评当时的政治现实而落职辞官。后来他放弃官场生涯,追求自己的文学创作,但仍然关注社会现实,为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解释

  • 呼号

    读音:hū háo

    繁体字:呼號

    短语:吵嚷 叫唤 啧 喊叫 嚷 喝 呼喊 喊 叫喊 喧嚷 呐喊 叫嚷 嚎 呼

    英语:call letters

  • 直上

    引用解释

    1.方位词。上,上面。用于名物词之后。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头直上乱纷纷雪似筛,耳边厢颯剌剌风又摆。” 元 李景贤 《刘行首》第二折:“我身穿着百衲袍,腰缠着碌簌绦。头直上丫髻三角。”

    2.向上,向前。 唐 丘为 《寻西山隐者不遇》诗:“絶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侯兴 与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