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叶教授和溽字韵诗,复次韵为戏,记龙井之游》 时来献璎珞,法供灯相续

时来献璎珞,法供灯相续

意思:当时来献璎珞,方法供灯相续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叶教授和溽字韵诗,复次韵为戏,记龙井之游》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个性和情感色彩的诗,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位先生的清高、孤傲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然清净生活的向往。 诗中开头便以“先生鲁诸儒,饮食清不溽。”来形容这位先生,既清高又儒雅,饮食简洁,不求奢华。接下来通过“空肠出秀句,吟嚼五味足。”进一步展现了他的才情横溢,虽是空腹却能吟出秀美的诗句,咀嚼着诗句便如同品尝美食一般满足。 然后诗人又通过对比华堂丝管与先生的清静,突显了先生的孤傲和淡泊名利的特点。同时,通过描绘先生煮瓠叶、弟子唱歌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清净生活的向往。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用“功名一走兔,何用千人逐。”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认为功名就像逃跑的兔子,不需要千人追逐。然后又通过“故应容我辈,清坐时闭目。”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人通过描绘高亭、石排、木杪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寂静的氛围,使人感到心旷神怡。同时,通过描述雪髯叟访遗躅、朝阳入潭洞等场景,展现了一种神秘幽深的意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先生形象的刻画和对自然清净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性清高、淡泊名利品质的崇敬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先生鲁诸儒,饮食清不溽。
空肠出秀句,吟嚼五味足。
华堂闹丝管,眸子涨春渌。
先生疾走避,面冷毒在腹。
归来煮瓠叶,弟子歌《旱麓》。
声淫及《灵台》,中有麀鹿伏。
功名一走兔,何用千人逐。
故应容我辈,清坐时闭目。
高亭石排衙,木杪挂飞屋。
我来无时节,客亦不待速。
似闻雪髯叟,西岭访遗躅。
朝阳入潭洞,金碧涵水玉。
泉扉夜不扃,云袂本无幅。
慈皇付宝偈,神侣得幽读。
讷庵有老人,宴坐天魔哭。
时来献璎珞,法供灯相续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璎珞

    读音:yīng luò

    繁体字:瓔珞

    英语:pearl and jade necklace

    意思:(璎珞,璎珞)
    缨络。用珠玉穿成的装饰物。多用作颈饰。
    《南史夷貊传上林邑国》:

  • 相续

    读音:xiāng xù

    繁体字:相續

    意思:(相续,相续)

    1.相继;前后连接。
    《汉书五行志上》:“是时,太后三弟相续秉政。”
    唐·元稹《有酒》诗之六:“樱桃桃李相续开,间以木兰之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