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贡甫送元考元考不至》 忽怀淄川组,夙昔愿始酬。

忽怀淄川组,夙昔愿始酬。

意思:突然怀念淄川组,以前希望始酬。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和贡甫送元考元考不至》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蓬山行客准备登上北城的舟船,他学识渊博、言谈举止得体。他曾经陈述过帝王谋略,也在紫云楼试过身手,一时惊艳众人。他的朋友们都欣赏他,喜欢和他交往,争相想要和他亲近。然而,他在承明这个地方思乡已久,长时间修道苦行。忽然想起淄川的组织,他夙愿得以实现。他出发时,朋友们集结为他送行,希望他能在清欢中稍作停留。然而酒宴结束后,他最终还是未能留下,让众人久久地眷恋着他。诗人表示自己并非完全无罪,因此写下了这首诗,希望寻求慰藉。 整首诗情感真挚,描绘了行客的豪迈与修道苦行的坚韧,同时也展现了朋友们之间的深厚情谊。诗人通过流畅的诗歌语言和生动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行客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的起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蓬山有行客,欲上北城舟。
学问本闳博,言谈非谬悠。
尝陈帝王略,得试紫云楼。
一时惊豪捷,况复富春秋。
朋游所欣附,争欲致绸缪。
承明动乡思,岁久道苦修。
忽怀淄川组,夙昔愿始酬。
出饯集俦侣,清欢期少留。
酒阑竟不至,眷眷久临流。
微我独有咎,此诗聊可求。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