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再赴渭北使府留别》 结发逐鸣鼙,连兵追谷蠡。

结发逐鸣鼙,连兵追谷蠡。

意思:年轻时追逐鸣鼙,连兵追谷蠡。

出自作者[唐]李益的《再赴渭北使府留别》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战争场面的诗,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和报国之志。 首联“结发逐鸣鼙,连兵追谷蠡。山川搜伏虏,铠甲被重犀”描绘了战争的开始和过程。诗人描述了士兵们紧随战鼓,连兵追击敌人,在山川中搜索潜藏的敌人,士兵们身披厚重的铠甲,其中还覆盖着厚重的犀甲,这表现了士兵们勇猛无畏,不畏艰难的精神。 颔联“故府旌旗在,新军羽校齐”描绘了军队的士气和纪律。诗人描述了军旗仍在故府飘扬,新军羽校整齐划一,这表现了军队的团结和纪律性。 颈联“报恩身未死,识路马还嘶”描绘了士兵们的决心和智慧。诗人描述了士兵们虽然身负重伤,但仍然不放弃报国之志,马儿识路返回,这表现了士兵们的聪明才智和忠诚。 尾联“平戎七尺剑,封检一丸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和期望。诗人用“平戎七尺剑”比喻自己的剑术和忠诚,期望能够为国家平定边疆,同时也用“封检一丸泥”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期望,期望国家能够像泥封一样稳固。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和报国之志,同时也表现了士兵们的勇敢、忠诚和聪明才智。诗人通过诗歌的形式,将战争的场面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结发逐鸣鼙,连兵追谷蠡。
山川搜伏虏,铠甲被重犀。
故府旌旗在,新军羽校齐。
报恩身未死,识路马还嘶。
列嶂高烽举,当营太白低。
平戎七尺剑,封检一丸泥。
截海取蒲类,跑泉饮鸊鹈。
汉庭中选重,更事五原西。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李益(约750—约830),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关键词解释

  • 连兵

    读音:lián bīng

    繁体字:連兵

    意思:(连兵,连兵)

    1.联合兵力;集结军队。
    《史记田单列传》:“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后汉书乌桓传》:“

  • 结发

    读音:jié fà

    繁体字:結發

    英语:bind up one\'s hair; come of age; first wife

    解释:①束发。古时男子成年开始束发,故以结发表示年轻的时候臣结

  • 谷蠡

    引用解释

    “ 谷蠡王 ”的省称。 唐 虞世南 《从军行》:“朝摩骨都垒,夜解谷蠡围。” 元 张宪 《咏史·月支王头杯歌》:“穹庐侧坐 呼韩邪 ,谷蠡抚掌贤王歌。”

    读音:gǔ l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