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独孤判官赴岭》 伏波初树羽,待尔静川鳞。

伏波初树羽,待尔静川鳞。

意思:伏波开始树立羽毛,等你平静川鳞。

出自作者[唐]刘长卿的《送独孤判官赴岭》

全文赏析

这首诗《伏波初树羽,待尔静川鳞。岭海看飞鸟,天涯问远人。》以其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异国风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异国文化的向往和好奇。 首联“伏波初树羽,待尔静川鳞。”描绘了战争的激烈和战士们的英勇形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和平的期待和对未来的希望。伏波,指古代的伏波将军,是古代中国对战争的象征;树羽,描绘了战士们奋勇战斗的场景,而“初树羽”则表达了战斗刚刚开始,战士们满怀信心地向前冲的情景。而“待尔静川鳞”则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期待,期待着静谧的河流能够带来和平的曙光。 颔联“岭海看飞鸟,天涯问远人。”描绘了诗人眼中的岭海景象,海天一色,海鸥飞翔,展现出一种宏大的气势和壮美的景色。同时,“天涯问远人”则表达了诗人对异国文化的向往和好奇,他渴望了解远方的文化和人民。 颈联“苍梧云里夕,青草嶂中春。”描绘了苍茫的云海和青翠的山峦,展现出一种宏大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欣赏。苍梧,指苍茫的云海;青草嶂,指青翠的山峦;春,则表达了生命的活力和希望。 尾联“遥想文身国,迎舟拜使臣。”表达了诗人对异国文化的想象和期待,他想象着异国的风俗和文化,想象着异国的人民欢迎使者时的场景,这都展现出诗人对异国文化的热爱和好奇。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异国风情,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异国文化的向往和好奇。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欣赏,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伏波初树羽,待尔静川鳞。
岭海看飞鸟,天涯问远人。
苍梧云里夕,青草嶂中春。
遥想文身国,迎舟拜使臣。
作者介绍 贾岛简介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关键词解释

  • 树羽

    读音:shù yǔ

    繁体字:樹羽

    意思:(树羽,树羽)

    1.插置五彩羽毛作为装饰。
    《诗周颂有瞽》:“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设虡,崇牙树羽。”
    孔颖达疏:“因树置五采之羽以为之饰。

  • 伏波

    读音:fú bō

    繁体字:伏波

    意思:
    1.汉将军名号。
    西汉·路博德、东汉·马援都受封为伏波将军。见《汉书武帝纪》、《后汉书马援传》。
    南朝·宋·鲍照《代苦热行》:“戈船荣既薄,伏波赏亦微。

  • 川鳞

    读音:chuān lín

    繁体字:川鱗

    意思:(川鳞,川鳞)
    指河鱼。
    宋·梅尧臣《寄光化退居李晋卿》诗:“川鳞可为饔,山毛可为蔌。”

    造句:暂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