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晚春寄微之并崔湖州》 洛阳陌上少交亲,履道城边欲暮春。

洛阳陌上少交亲,履道城边欲暮春。

意思:洛阳陌上少交亲,履道城边想暮春。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晚春寄微之并崔湖州》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洛阳陌上少交亲,履道城边欲暮春。
崔在吴兴元在越,出门骑马觅何人。》,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这是一首描绘诗人独自在洛阳陌上漫步,感叹交亲稀少,春意阑珊,寻找知音的诗。 首句“洛阳陌上少交亲”,诗人以一种淡淡的哀怨开篇,直接点明了他所处的环境和他对人际关系的观察和感受。洛阳作为唐朝的首都,繁华热闹,然而在这表面的繁华之下,诗人却感受到了人际关系的疏离和冷漠。第二句“履道城边欲暮春”,诗人转换了地点和时间,从陌上走向了城边,暮春时节,城边的景象也变得格外凄美。这里用“欲暮春”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春天的即将结束,同时也为后面的情感抒发提供了背景。 接下来两句“崔在吴兴元在越,出门骑马觅何人”,诗人表达了自己在洛阳城边漫步,却找不到可以倾诉心声的人的孤独和无奈。这里的“崔”和“元”是诗人的朋友,他们分别在吴兴和越地,而诗人此时却在洛阳,因此感到无处寻找知音。这里通过描述诗人的行动和心理状态,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失落感。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独自漫步洛阳陌上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交亲稀少、人际关系冷漠的感叹和无奈。同时,诗人也通过描述自己的行动和心理状态,展示了他的孤独和失落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此外,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际关系的反思。在繁华的都市中,人们往往被表面的光鲜所迷惑,忽视了人际关系的真实面貌。而诗人的独白式表达,也让人感受到了他对于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和对于寻找知音的渴望。这种反思和渴望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洛阳陌上少交亲,履道城边欲暮春。
崔在吴兴元在越,出门骑马觅何人。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洛阳

    读音:luò yáng

    繁体字:洛陽

    英语:loyang

    意思:(洛阳,洛阳)
    牡丹的别称。因唐·宋时洛阳盛产牡丹,故称。
    明徐渭《牡丹赋》:“何名花之盛美,称洛阳为无双,东青州而南

  • 暮春

    读音:mù chūn

    繁体字:暮春

    英语:late spring

    意思:春末,农历三月。
    《逸周书文傅》:“文王受命之九年,时维暮春。”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