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古冢》 何必问名氏,汉家多近亲。

何必问名氏,汉家多近亲。

意思:何必问姓名,汉家多亲近。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古冢》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沉郁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南阳古原上荒冢的深深哀悼。诗人通过描绘荒冢、剑佩、衣冠、枯骸等意象,表达了对历史的哀思和对逝者的敬意。 首句“南阳古原上,荒冢若鱼鳞”,诗人以生动的描绘,将荒野上的坟墓比作鱼鳞,形象地展现了荒凉的景象。这句诗奠定了整首诗哀伤的基调。 “剑佩不为土,衣冠应化尘”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剑佩本是古代官员的服饰,象征着身份和地位。然而,在荒冢面前,它们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化为尘土。这表达了诗人对逝者身份的感慨,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 “枯骸托魑魅,细草没麒麟”两句,诗人以荒野上的枯骸托附魑魅,以细草覆盖麒麟的意象,进一步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命的思考。这里,“枯骸”和“细草”形成对比,一方面揭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逝者的敬意和怀念。 最后,“何必问名氏,汉家多近亲”两句,诗人以汉家多近亲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逝者的同情。这里的“名氏”可以理解为逝者的身份,诗人认为无需过多关注他们的身份,因为他们是汉家的近亲,是历史的见证者。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生命的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哀思和对生命的敬意。通过对荒冢、剑佩、衣冠、枯骸等意象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对逝者的深深怀念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南阳古原上,荒冢若鱼鳞。
剑佩不为土,衣冠应化尘。
枯骸托魑魅,细草没麒麟。
何必问名氏,汉家多近亲。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汉家

    解释

    汉家 Hànjiā

    [Han Dynasty (206B.C—200A.C)] 即汉朝

    汉家山东二百州。—— 唐· 杜甫《兵车行》

    为汉家除残去秽。——《资治通鉴》<

  • 名氏

    读音:míng shì

    繁体字:名氏

    英语:A name.

    意思:姓名。
    《公羊传文公十六年》:“弒君者,曷为或称名氏,或不称名氏?”汉·班固《西都赋》:“士食旧德之名氏,农服先畴之畎亩。

  • 近亲

    读音:jìn qīn

    繁体字:近親

    短语:干亲 表亲

    英语:near relative

    意思:(近亲,近亲)
    血统关系较近的亲戚。
    《管子形势》:“天道

  • 何必

    读音:hé bì

    繁体字:何必

    短语:何苦

    英语:there is no need

    意思:
    1.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年钧择贤

  • 问名

    读音:wèn míng

    繁体字:問名

    英语:to place names of couple in front of ancestral altar

    意思:(问名,问名)
    旧时婚礼中六礼之一。男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