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石榴花翠竹枝,婆娑其下更何为。
意思:安石榴花翠绿的竹丛枝,婆娑的下再做什么。
出自作者[宋]辛弃疾的《鹤鸣亭绝句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安石榴花翠竹枝,婆娑其下更何为。
溪流自有无声处,鹤舞不如闲立时。》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远的意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自然画卷。
首句“安石榴花翠竹枝”,诗人以安石榴和翠竹两种植物作为描绘对象的引子,给人以丰富的联想空间。石榴鲜艳如火,象征着生命的热烈和旺盛;竹子则象征着高洁、坚韧,富有一种内在的节操。这两者的结合,既体现了生命的热烈,又展现了坚韧的品质,为后两句的“闲立时”赋予了更深远的含义。
“婆娑其下更何为”一句,“婆娑”原意是形容舞姿优美,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安石榴和翠竹在风中摇曳生姿的姿态。而“更何为”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然之美的欣赏和感慨,他似乎在问:在这样的环境中停留、徘徊,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的呢?这一问,既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流露出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溪流自有无声处,鹤舞不如闲立时。”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和主题。溪流在诗人看来是无声的,这似乎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淡泊。而鹤舞则只是暂时的,最终还是归于闲立时的宁静。这似乎在告诉我们,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的平静和淡泊才是最重要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描绘石榴、翠竹、溪流、鹤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