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从参净社,回首倦飞蓬。
意思:无论从参与净社,回首疲倦飞蓬。
出自作者[宋]陈师道的《赠白闍梨》
全文赏析
这首诗《瓶锡倦西东,归来一榻空。宗乘能自判,文学更兼通。讲彻夜堂月,定回枯树风。无从参净社,回首倦飞蓬。》是一首描绘诗人归隐后生活状态的诗。通过对诗人生活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热爱和对尘世的淡然态度。
首联“瓶锡倦西东,归来一榻空”,诗人以瓶锡为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尘世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瓶锡倦西东,意味着诗人已经厌倦了尘世的纷扰和奔波,渴望回归宁静的生活。归来一榻空,则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状态,空荡荡的床榻上只有自己一人,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满足和自在。
颔联“宗乘能自判,文学更兼通”,描绘了诗人的学识和修养。宗乘能自判,表明诗人有深厚的佛学修养,能够独自领悟佛法真谛。文学更兼通,则表达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和造诣。这两句诗展示了诗人在归隐生活中仍然保持着对学问的追求和热爱。
颈联“讲彻夜堂月,定回枯树风”,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场景。彻夜讲堂月,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们在讲堂上彻夜讨论学问的场景,月光洒在讲堂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定回枯树风,则描绘了诗人禅定后,枯树上的风声也变得柔和起来,表达了诗人对禅定的热爱和领悟。
尾联“无从参净社,回首倦飞蓬”,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感慨和对尘世的无奈。无从参净社,意味着诗人无法参与尘世中的净社活动,表达了对尘世的无奈和遗憾。回首倦飞蓬,则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眷恋和不舍,如同飞蓬一样飘荡不定,却又无法离开。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归隐后生活状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热爱和对尘世的淡然态度。诗人在尘世中经历了许多,最终选择了归隐的生活方式,体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追求。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学问的热爱和对禅定的追求,展现了诗人的精神世界和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