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树隐残日,孤烟生暮村。
意思:远树隐残日,孤烟生暮村。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送何万下第归蜀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才华却落魄不遇,年老还乡的诗人的自叹之诗。整体情感基调是落寞、惆怅的,但其中也充满了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十上终无就,才高定复论。”开篇两句,诗人以才高自许,却落魄不遇,多次上书都无法得到任用。这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怀才不遇之感,同时也展现了他的自信与坚韧。
“清时守儒术,白首在丘园。”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坚守儒家学说,直至白发苍苍,却仍在乡村中生活。这里的“清时”二字,寓含了对社会清明、重用人才的期待。
“远树隐残日,孤烟生暮村。”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景色,远处的树木遮住了落日,孤独的炊烟在暮色中的村庄升起。这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孤独、落寞的象征。
“扬鞭万里去,几许不销魂。”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即使扬鞭万里,也无法消除心中的悲伤。这里的“扬鞭万里去”表现了诗人的豁达与不屈,而“几许不销魂”则又流露出他的悲伤与惆怅。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怀才不遇的悲愤,又有坚韧不屈的精神,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对内心情感的抒发,是一首非常动人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