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刘海粟作古松图》 黄山孤山,不孤而孤,孤而不孤。

黄山孤山,不孤而孤,孤而不孤。

意思:黄山孤山,不孤,孤,我才不孤单。

出自作者[现代]陈独秀的《题刘海粟作古松图》

全文赏析

这首诗《黄山孤山,不孤而孤,孤而不孤。
孤与不孤,各有其境,各有其图。》是一首描绘黄山风景的诗篇。它以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黄山孤山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首先,“黄山孤山,不孤而孤,孤而不孤。”这几句诗运用了富有象征性的语言,以“孤山”为引子,引出了对“孤”这个概念的探讨。这里的“不孤”和“孤而不孤”是一种矛盾的表述,既表达了黄山孤山的孤独感,又揭示了它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处,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观。 接着,“各有其境,各有其图。”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对黄山风景的理解。这里的“境”可以理解为黄山风景的独特环境和氛围,而“图”则可以理解为人们对黄山风景的描绘和想象。这两句诗表达了黄山风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无论是真实的景色还是人们的描绘,都展现出了黄山独特的魅力。 整首诗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思考。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描绘了黄山风景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这种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不仅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也让人对黄山风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黄山风景的佳作,它以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黄山风景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黄山孤山,不孤而孤,孤而不孤。
孤与不孤,各有其境,各有其图。
作者介绍 陈独秀简介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创始人;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1920年初前往上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后任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二、三大)、中央总书记(四、五大)等职务,并任第一至五届中央委员。1927年7月离开中央。1929年11月因就中东路事件发表不同意见而被开除党籍。1931年5月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1932年10月被国民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重庆(原属四川)江津。1942年5月逝世。他是杰出的政论家,其政论文章汪洋恣肆、尖锐犀利,《敬告青年》等很多篇章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少有的、杰出的代表作。晚年进行的文字学研究,是极其重要的学术成果。主要著作收入《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编》、《陈独秀思想论稿》、《陈独秀著作选编》等。

关键词解释

  • 孤山

    读音:gū shān

    繁体字:孤山

    英语:inselberg

    意思:山名。在浙江·杭州·西湖中,孤峰独耸,秀丽清幽。
    宋·林逋曾隐居于此,喜种梅养鹤,世称孤山处士。
    孤山北麓有

  • 黄山

    解释

    黄山 Huáng Shān

    [Huangshan mountains] 中国名山,在安徽省东南部,主峰1841米,风景秀丽,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为重要风景旅游胜地

    引用解释

    1

  • 不孤

    读音:bù gū

    繁体字:不孤

    意思:
    1.古时幼年丧父为孤,孤子受到长辈父亲般的照顾称为不孤。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二十:“康节先公既捐馆,二程先生于伯温有不孤之意,所以教载甚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