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解释
亦作“蹋蹋”。 1.象声词。马蹄声;脚步声。 前蜀 贯休 《轻薄篇》之二:“谁家少年,马蹄蹋蹋。” 元 关汉卿 《哭存孝》第四折:“踏踏的忙那步,呸呸的不住脚。” 明 高启 《鸡鸣歌》:“马蹄踏踏车轆轆,闕下连趍市中逐。” 贺敬之 《放声歌唱》:“轰轰的车轮声,踏踏的脚步响。”
2.以足踏地为歌唱的节拍。 明 高启 《杨
读音:mǎ tí
繁体字:馬蹄
英语:water chestnut
意思:(马蹄,马蹄)1.马的蹄子。《庄子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
读音:èr gēng
繁体字:二更
意思:指晚上九时至十一时。又称二鼓。《南史儒林传沈洙》:“梁代旧律,测囚之法,曰一上,起自晡鼓,尽于二更。”唐·王维《秋夜独坐》诗:“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