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 长策竟不用,高才徒见称。

长策竟不用,高才徒见称。

意思:长策竟然不使用,高才学生口碑。

出自作者[唐]高适的《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有志之士的赞美诗,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诗中描绘了这位英雄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施展才华,为国家效力,最终获得皇帝的赏识和重用的过程。 首联“睹君济时略,使我气填膺。长策竟不用,高才徒见称”,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英雄的钦佩之情。作者认为这位英雄有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韬略,但他的才能却得不到重用,这让他感到非常气愤和失望。 颔联“一朝知己达,累日诏书征。羽翮忽然就,风飙谁敢凌”,描述了这位英雄最终得到皇帝赏识和重用的情景。他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鸟儿,迅速地飞向了高远的天空,谁也不敢再轻视他。 颈联“举鞭趋岭峤,屈指冒炎蒸。北雁送驰驿,南人思饮冰”,描绘了这位英雄前往南方边疆地区任职的情景。他骑着马儿,穿过岭峤,来到了炎热的南方边疆地区。北方的雁儿为他送来皇帝的诏书,南方的百姓则因他的到来而感到安心。 接下来,诗中表达了对南方边疆地区的一些担忧和期望。“彼邦本倔强,习俗多骄矜。翠羽干平法,黄金挠直绳”,作者担心南方边疆地区的民族本性倔强,风俗习惯又多骄矜奢华,可能会对国家的治理造成一定的困难。但是,这位英雄却像一根正直的标杆,能够纠正这种不正之风。 最后,“勿惮九嶷险,须令百越澄”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英雄的期望和鼓励。希望他能够不怕艰险,深入了解当地的情况,让百越之地变得清明澄澈。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有力,通过对这位英雄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有志之士的敬仰和期望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治理和民族团结的期望和信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睹君济时略,使我气填膺。
长策竟不用,高才徒见称。
一朝知己达,累日诏书征。
羽翮忽然就,风飙谁敢凌。
举鞭趋岭峤,屈指冒炎蒸。
北雁送驰驿,南人思饮冰。
彼邦本倔强,习俗多骄矜。
翠羽干平法,黄金挠直绳。
若将除害马,慎勿信苍蝇。
魑魅宁无患,忠贞适有凭。
猿啼山不断,鸢跕路难登。
海岸出交趾,江城连始兴。
绣衣当节制,幕府盛威棱。
勿惮九嶷险,须令百越澄。
立谈多感激,行李即严凝。
离别胡为者,云霄迟尔升。
作者介绍 高适简介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关键词解释

  • 见称

    读音:jiàn chēng

    繁体字:見稱

    意思:(见称,见称)
    受人称誉。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唐·杨巨源《酬崔博士》诗:“自知

  • 高才

    读音:gāo cái

    繁体字:高才

    英语:excellent ability

    意思:亦作“高材”。

    1.才智过人。
    《汉书宣帝纪》:“高材好学,然亦喜游侠。”

  • 不用

    读音:bù yòng

    繁体字:不用

    短语:毫无 不要 休想 决不 毫不 绝不

    英语:need not

    意思:
    1.不听从;不采纳。
    《管子小匡

  • 长策

    读音:cháng cè

    繁体字:長策

    英语:tactic of long effect

    意思:(长策,长策)

    1.长的鞭。常比喻威势。
    汉·贾谊《过秦论上》:“及至始皇,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