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策竟不用,高才徒见称。
意思:长策竟然不使用,高才学生口碑。
出自作者[唐]高适的《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有志之士的赞美诗,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诗中描绘了这位英雄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施展才华,为国家效力,最终获得皇帝的赏识和重用的过程。
首联“睹君济时略,使我气填膺。长策竟不用,高才徒见称”,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英雄的钦佩之情。作者认为这位英雄有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韬略,但他的才能却得不到重用,这让他感到非常气愤和失望。
颔联“一朝知己达,累日诏书征。羽翮忽然就,风飙谁敢凌”,描述了这位英雄最终得到皇帝赏识和重用的情景。他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鸟儿,迅速地飞向了高远的天空,谁也不敢再轻视他。
颈联“举鞭趋岭峤,屈指冒炎蒸。北雁送驰驿,南人思饮冰”,描绘了这位英雄前往南方边疆地区任职的情景。他骑着马儿,穿过岭峤,来到了炎热的南方边疆地区。北方的雁儿为他送来皇帝的诏书,南方的百姓则因他的到来而感到安心。
接下来,诗中表达了对南方边疆地区的一些担忧和期望。“彼邦本倔强,习俗多骄矜。翠羽干平法,黄金挠直绳”,作者担心南方边疆地区的民族本性倔强,风俗习惯又多骄矜奢华,可能会对国家的治理造成一定的困难。但是,这位英雄却像一根正直的标杆,能够纠正这种不正之风。
最后,“勿惮九嶷险,须令百越澄”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英雄的期望和鼓励。希望他能够不怕艰险,深入了解当地的情况,让百越之地变得清明澄澈。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有力,通过对这位英雄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有志之士的敬仰和期望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治理和民族团结的期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