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高沙道中》 铁骑俄四合,鸟落无虚弦。

铁骑俄四合,鸟落无虚弦。

意思:铁甲骑兵不久四合,鸟落无虚弦。

出自作者[宋]文天祥的《高沙道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三月初五日骑马经过平山边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在夜行时的惊险经历和感受。 首段描绘了马匹疾驰的场景,表达了作者急切赶路的心情。接着描述了夜行二百里后的景象,作者在迷途中寻找出路,仿佛在盘子上旋转。 接下来的几段描述了作者在恶劣天气下的经历,如腥臭的雾气、狂风、水流和尘土。当太阳升起时,作者终于找到了出路,但马匹的速度仍然很快,仿佛鬼魅一般。作者在树林中突然发现了一片竹园,慌乱中躲藏起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随后,作者描述了马队突然出现的情况,马蹄声喧闹,箭矢射出,场面十分惊险。最后,作者描述了一个官吏射中了他的眼睛,但幸运的是没有受伤。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夜行时的惊险经历和感受,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命的珍视。诗中的语言和情感都非常真实和感人,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三月初五日,索马平山边。
疾驰趋高沙,如走阪上圆。
夜行二百里,望望无人烟。
迷途呼不应,如在盘中旋。
昏雾腥且湿,怒飙狂欲颠。
流澌在须发,尘沫满橐鞬。
红日高十丈,方辨山与川。
胡行疾如鬼,忽在林之巅。
谁家苦竹园,其叶青戋戋。
仓皇伏幽篠,生死信天缘。
铁骑俄四合,鸟落无虚弦。
绕林势奔轶,动地声喧阗。
霜蹄破丛翳,出入相贯穿。
既无遁形术,又非缩地仙。
猛虎驱群羊,兔鱼落蹄筌。
一吏射中目,颈血僅可溅。

作者介绍 文天祥简介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关键词解释

  • 四合

    读音:sì hé

    繁体字:四合

    英语:four integrations

    意思:
    1.四面围拢。
    汉·班固《西都赋》:“人不得顾,车不得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

  • 铁骑

    读音:tiě qí

    繁体字:鐵騎

    短语:骑兵 骑士

    英语:cavalry

    意思:(铁骑,铁骑)

    1.披挂铁甲的战马。
    唐·戎昱《从军行》:“半

  • 虚弦

    读音:xū xián

    繁体字:虛弦

    意思:(虚弦,虚弦)
    空弦。言弦上无箭。传说战国时更羸曾引弓虚发,惊下受伤的雁。见《战国策楚策四》。
    宋·黄庭坚《鼓笛慢》词:“平坡驻马,虚弦落雁,思临虏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