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无讼堂屏上袁安卧雪图》 谁作卧雪图,我得洗炎瘴。

谁作卧雪图,我得洗炎瘴。

意思:谁作卧雪地图,我得洗炎瘴。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题无讼堂屏上袁安卧雪图》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避暑和梦境的诗。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清幽凉爽的世界,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句“云窗避三伏,竹床横一丈”,通过“云窗”和“竹床”两个意象,展现了诗人避暑的情景,同时也营造了一种清幽的氛围。接着,“退食急祖跣,病身聊偃仰”,描述了诗人急忙脱鞋,躺下养病的状态,进一步突出了避暑的主题。 然后,“有梦元无梦,似想亦非想”这句,诗人开始进入梦境,但似乎又并非真正的梦境,这种朦胧的状态为下文的描绘埋下了伏笔。接着,“满堂变冥晦,寒阴起森爽”,诗人通过对比现实和梦境,表现了梦境中的清凉和幽暗,进一步加强了诗歌的氛围。 接着,“门外日如焚,屏间雪如掌”,通过对门外炎热和屏风上雪花的描绘,进一步突出了诗人避暑的情景和梦境的清凉。然后,“萧然耸毛发,皎若照襟幌”,通过对自身感受的描绘,进一步表现了梦境的清晰和明亮。 接着,“拔地排瑶松,倚天立银嶂”,诗人通过对比现实和梦境,表现了梦境中的美景,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然后,“遥见幽人庐,茅栋压欲响”,通过对幽人庐的描绘,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有客叩柴门,高轩隘村巷。剥啄久不闻,徙倚觉深怅。幽人寐政熟,何知有令长。谁作卧雪图,我得洗炎瘴。”这段描绘了客人的到来和诗人的感慨,通过对比现实和梦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避暑、梦境和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向往,展现了一个清幽凉爽的世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云窗避三伏,竹床横一丈。
退食急祖跣,病身聊偃仰。
有梦元无梦,似想亦非想。
满堂变冥晦,寒阴起森爽。
门外日如焚,屏间雪如掌。
萧然耸毛发,皎若照襟幌。
拔地排瑶松,倚天立银嶂。
遥见幽人庐,茅栋压欲响。
有客叩柴门,高轩隘村巷。
剥啄久不闻,徙倚觉深怅。
幽人寐政熟,何知有令长。
谁作卧雪图,我得洗炎瘴。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 卧雪

    读音:wò xuě

    繁体字:卧雪

    意思:(卧雪,卧雪)
    《后汉书袁安传》“后举孝廉”李贤注引晋·周斐《汝南先贤传》:“时大雪积地丈余。
    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

  • 炎瘴

    读音:yán zhàng

    繁体字:炎瘴

    意思:南方湿热致病的瘴气。
    唐·杜甫《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地僻昏炎瘴,山稠隘石泉。”
    《宋史许仲宣传》:“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