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秦始皇驰道》 车辙久已没,马迹亦无留。

车辙久已没,马迹亦无留。

意思:车辙已经消失,也没有留下脚印。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秦始皇驰道》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秦帝观沧海为背景,通过描绘石桥、虹霓、驰道、鹿麋、车辙、马迹、骊山宝衣、空冢丘等意象,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秦帝观沧海,劳人何得修”中,“秦帝”指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威严形象,而“沧海”则象征着广阔、深邃的自然界。这句诗表达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同时也暗示了社会动荡、百姓劳苦的主题。 “石桥虹霓断,驰道鹿麋游”描绘了石桥断裂、驰道上的鹿麋嬉戏的景象,进一步表达了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感慨。 “车辙久已没,马迹亦无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车辙和马迹都已消失不见,象征着曾经的辉煌和繁华都已化为过眼云烟。 “骊山宝衣尽,万古空冢丘”以骊山宝衣为例,描述了华丽的外表终究无法抵挡时间的侵蚀,一切都会化为空虚。这句诗再次强调了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主题。 整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精妙的比喻,表达了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动荡和百姓的苦难,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秦帝观沧海,劳人何得修。
石桥虹霓断,驰道鹿麋游。
车辙久已没,马迹亦无留。
骊山宝衣尽,万古空冢丘。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车辙

    读音:chē zhé

    繁体字:車轍

    英语:track

    意思:(车辙,车辙)

    1.车轮碾过的痕迹。
    《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唿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

  • 久已

    读音:jiǔ yǐ

    繁体字:久已

    意思:早就。
    清·恽敬《与宋于廷书》:“迨正月垂尽,因雨霁赴江干,旌旆久已东发矣。”
    《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原来姑娘被张金凤一席话,把他久已付之度外的一肚子事由儿,给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