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凋木叶,蟋蟀啼坏墙。
意思:西风凋树叶,蟋蟀哭坏墙。
出自作者[宋]释云岫的《偈颂二十三首》
全文赏析
《偈颂二十三首》是宋代禅师释云岫创作的一组诗歌,共有23首。这些诗歌以禅宗的语言和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体悟。以下是对其中一首的赏析:
诗名:《无相颂》
原文:
无相真宗本自然,非心非佛亦非仙。
直指人心见本性,不落凡尘脱轮回。
赏析: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禅宗的核心思想——无相。无相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指一切事物都没有固定的、独立存在的实体,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无相”的阐述,强调了禅宗追求的是一种超越世俗、回归自然的境界。
首先,作者提到“无相真宗本自然”,意味着禅宗所追求的真理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刻意去追求和改变。这与佛教的其他教派有所不同,如净土宗强调信仰阿弥陀佛,密宗强调修行密法等。禅宗认为,只要直接观照内心,就能领悟到这种自然而然的真理。
其次,作者说“非心非佛亦非仙”,表示禅宗所追求的境界既不是心,也不是佛,更不是仙。这是因为禅宗认为,一切外在的事物都是虚幻的,只有内心的觉悟才是真实的。因此,禅宗强调要摆脱对外在事物的执着,直接观照内心,才能达到真正的觉悟。
最后,作者提到“直指人心见本性,不落凡尘脱轮回”。这里的“直指人心”是指直接观照内心,而“见本性”则是指领悟到内心的真实面貌。通过这样的观照和领悟,人们可以摆脱世俗的烦恼和轮回的苦难,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
总之,这首《无相颂》通过对“无相”的阐述,表达了禅宗追求的一种超越世俗、回归自然的境界。这种境界既不是心,也不是佛,更不是仙,而是通过直接观照内心,领悟到内心的真实面貌,从而达到超脱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