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铜雀砚》 韩著毛颖传,何独称陶泓。

韩著毛颖传,何独称陶泓。

意思:韩国著名毛颖传,为什么称陶泓。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铜雀砚》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咏砚》,是一首对砚台进行赞美和思考的诗。 首先,诗的开头描绘了歌舞人已死,台殿栋已倾的景象,借此引出对旧物的思考,对历史的反思。接着,诗人对玉质、松栋等材质的砚台进行了描绘,表达了对砚台制作工艺的赞美。 诗人通过“磨失沙砾粗,扣知金石声”表达了对砚台的品质的赞美,认为经过磨砺和敲击,砚台能够发出金石般的声音,这是其品质的体现。 诗人通过描述自己最初在田间劳作,而后在几席之上使用砚台,表达了对砚台的实用价值的认识。同时,诗人也认为论古砚台是最高的艺术形式之一,无人能及。 最后,诗人用比喻的手法,将砚台比作端溪割紫云,空负世上名的端砚,表达了对砚台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砚台的赞美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对品质的追求以及对实用价值的认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砚台艺术的敬仰之情。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歌舞人已死,台殿栋已倾。
旧基生黑棘。
古瓦埋深耕。
玉质先骨朽,松栋为埃轻。
筑紧风雨剥,埏和铅膏精。
不作鸳鸯飞,乃有科斗情。
磨失沙砾粗,扣知金石声。
初求畎亩下,遂厕几席清。
入用固为贵,论古莫与并。
端溪割紫云,空负世上名。
韩著毛颖传,何独称陶泓。
傥以较岁年,泓当视如兄。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毛颖

    读音:máo yǐng

    繁体字:毛穎

    意思:(毛颖,毛颖)
    毛笔的别称。因唐·韩愈作寓言《毛颖传》以笔拟人,而得此称。
    宋·陈渊《越州道中杂诗》之十二:“我行何所挟?万里一毛颖。”
    金·庞铸《冬夜直

  • 独称

    读音:dú chēng

    繁体字:獨稱

    意思:(独称,独称)
    独受颂扬。
    《淮南子缪称训》:“帝王者多矣,而三王独称;贫贱者多矣,而伯夷独举。”

    造句:

  • 陶泓

    读音:táo hóng

    繁体字:陶泓

    意思:陶制之砚。砚中有蓄水处,故称。
    唐·杨炯《登秘书省阁诗序》:“陶泓寡务,紬素多闲。”
    唐·韩愈《毛颖传》:“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