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隋堤采蕈》 萍虀豆粥何足数,红粱雀黍屡登匕。

萍虀豆粥何足数,红粱雀黍屡登匕。

意思:萍虀豆粥怎么能计算,红粱雀黍多次登上匙。

出自作者[宋]毛滂的《隋堤采蕈》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归隐西湖的自我安慰,诗中描述了作者清贫的晚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世事人生的感悟。 首联“老夫少时性豪侈,颇复慨想诸公子”,写出了作者年轻时豪放奢侈的生活,而今虽已年老,却仍然对过去的公子生活有所怀念。这一联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即对往昔生活的留恋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颔联“牧羊幸得时击鲜,种秫足救瓶罍耻”,写出了作者在牧羊时及时打捞鲜美的鱼虾,种植高粱来弥补自己贫穷的耻辱。这一联描绘了作者清贫但自足的生活状态,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颈联“萍虀豆粥何足数,红粱雀黍屡登匕”,写出了作者对粗茶淡饭的满足,虽然豆粥萍虀不足以满足口腹之欲,但是红粱雀黍却经常出现在餐桌上。这一联描绘了作者生活的简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恩之情。 尾联“年来吏满官有程,退无可耕那得已”,写出了作者在官场上的无奈,由于官职期满,已经没有土地可以耕种,因此只能离开官场。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通过对自己清贫但自足的生活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世事人生的深刻感悟。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老夫少时性豪侈,颇复慨想诸公子。
家徒四壁不自怜,客来笑呼客且止。
牧羊幸得时击鲜,种秫足救瓶罍耻。
萍虀豆粥何足数,红粱雀黍屡登匕。
老来百呼无一诺,空瓢但酌三江水。
侍祠何功费太他,月赐万钱良过矣。
秋采菊英春采荠,岁月无忧三百指。
西湖两年相慰藉,东风为长莼丝紫。
年来吏满官有程,退无可耕那得已。
晓猿夜鹤谢游从,笔床茶灶供行李。
异时浮家淮海上,鱼暇舟量贱无比。
白鱼截玉数尺长,本不论钱数鲂鲤。
只今寸鳞乃许价,无鱼自应相贵尔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毛滂(1056——?约1124),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属浙江)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滂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衢州)赵英结为伉俪。,卒于宣和末年。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关键词解释

  • 萍虀

    读音:píng jī

    繁体字:萍虀

    意思:即韭蓱脐。
    宋·苏轼《豆粥》诗:“萍虀豆粥不传法,咄嗟而办石季伦。”
    清·曹寅《戏送钱穆孙》诗之一:“寒曹未怕倾家酿,已办萍虀到岁除。”

    <

  • 豆粥

    读音:dòu zhōu

    繁体字:豆粥

    意思:
    1.用豆煮成的粥。
    《后汉书冯异传》:“时天寒烈,众皆飢疲,异上豆粥。明旦,光武谓诸将曰:‘昨得公孙豆粥,飢寒俱解。’”宋·苏轼《豆粥》诗:“君不见唿沱流澌车折轴

  • 何足

    读音:hé zú

    繁体字:何足

    意思:犹言哪里值得。
    《史记秦本纪》:“﹝百里傒﹞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晋·干宝《搜神记》卷一六:“颖心怆然,即寤,语诸左右,曰:‘梦为虚耳,亦何足怪。’”明·李贽《复夏道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