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刺促篇》 相彼有明,孰逢其灾。

相彼有明,孰逢其灾。

意思:看看那些有明确,谁遇到他们的灾难。

出自作者[明]何景明的《刺促篇》

全文创作背景

《刺促篇》是明代文学家何景明所作的一首长篇歌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经历和对社会的观察有关。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社会不公、权贵奢靡、贫富差距等现象的不满和愤慨。通过诗歌的形式,揭示了明代社会的一些弊端和矛盾。 何景明在观察社会现象时,看到了贫富差距、权贵奢靡的现象,而普通百姓却生活困苦。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批判和讽刺,呼吁社会关注和解决这些问题。 因此,《刺促篇》的创作背景是基于作者对明代社会现实的观察和不满,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社会改革的期望和呼声。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刺促刺促,井燎不续。
虽有场苗,室则靡粟。
罗雀务获,不言其多。
见彼渊鳞,或言其苛。
跣夫逐鹿,坐者食肉。
苟一需百,百尔莫足。
譬彼乘车,弗率坦野。
驱驰不已,或败尔马。
河有伏罟,蛟龙去之。
相彼有明,孰逢其灾。
前有鼓乐,后有寇盗。
方言方笑,不敢以告。
执鼠不力,或伤其手。
彼虎彼兕,矧不以走。
有蓬其树,其腹之枵。
岂不休息,维颠在朝。
作者介绍
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

何景明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复集》38卷。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

关键词解释

  • 有明

    读音:yǒu míng

    繁体字:有明

    意思:指明朝。有,词头。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仲子乃尽阅有明之文,得其指归,洞彻其底薀。”

    解释:1.指明朝。有﹐词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