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赴彭州山行之作》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

意思:峭壁连崆峒,攒峰重叠翠微。

出自作者[唐]高适的《赴彭州山行之作》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对峭壁、峰峦、林色、鸟声、怪石、轻萝等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归乡的渴望。 首联“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峭壁与崆峒山相连,峰峦重叠,翠微起伏。诗人以简练的笔墨描绘出山势的峻峭和峰峦的秀美,引人入胜。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这两句进一步表现了山林的幽静,诗人驻马倾听鸟声,忘却了世俗的纷争和机心。这种境界令人向往,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诗人行走在山径上,不时被突兀的怪石侵占,轻萝拂过衣服。这两句描绘了山中的野趣和自然的变化,也表现出诗人的闲适和悠然。 “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愁绪和归思。由于路途漫长,诗人不免感到忧愁,而年老时更加强烈地思念故乡。这种情感是人之常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然而,尽管有这些愁绪和归思,诗人仍然对岩峦之胜感到愉悦。“宁嗟意绪违”表达了他对山行的喜爱,即使心情不舒畅,也愿意去欣赏山中的美景。 最后,“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诗人表示即使山行未尽,也会有人与他一同欣赏山中的芳菲。这表现出诗人的乐观和豁达,也暗示着他在山中的旅途中可能会遇到志同道合的人。 整首诗语言简练,描绘生动,情感真挚,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归乡的渴望。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些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如路途漫长、年老思归等。整首诗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
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
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
作者介绍 高适简介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关键词解释

  • 崆峒

    读音:kōng tóng

    繁体字:崆峒

    意思:I

    1.山名。在今甘肃·平凉市西。相传是黄帝问道于广成子之所。也称空同、空桐。
    《庄子在宥》:“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

  • 翠微

    读音:cuì wēi

    繁体字:翠微

    英语:blue mountain mists

    意思:
    1.指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
    唐·李白《赠秋浦柳少府》诗:“摇笔望白云,开帘当翠微。”

  • 峭壁

    读音:qiào bì

    繁体字:峭壁

    短语:崖 涯

    英语:cliff

    意思:陡削的山崖。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其下层巖峭壁,举岸无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