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实驱为贼,官今视若常。
意思:谁是驱使被贼,官员现在看起来像常。
出自作者[宋]方回的《闻盗发亡男雷孙墓》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批评社会风气。作者通过描绘曹操盗墓的场景,表达了对那些为了私利而不顾道德和法律的人的痛恨。
首联“得非阿瞒党,忍作发丘郎”,借用曹操“发丘摸金”的典故,暗示了当时社会上存在一些人,他们与曹操的党羽一样,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这一联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行为的强烈不满。
颔联“谁实驱为贼,官今视若常”,作者通过反问句式,表达了对那些视这种行为为常态的官员的谴责。他们不仅没有起到引导社会风气的作用,反而纵容了这种恶劣行为。
颈联“故无金碗出,岂有竹书藏”,进一步揭示了问题的本质。作者指出,如果没有贪官污吏的纵容和搜刮,哪里会有那么多珍贵文物被盗出?如果没有官员的保护,哪里会有那么多珍贵文物流失?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文物流失的痛心疾首。
尾联“风俗衰如此,非徒痛此殇”,作者通过总结全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俗衰败的深深忧虑。这种衰败不仅导致了珍贵文物的流失,也反映了人们道德观念的沦丧。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强烈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言,揭示了当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呼吁人们关注道德和法律的缺失,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