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采桑子·小庭雨过春将尽》 偷取笙吹,惊觉寒蛩到晓啼。

偷取笙吹,惊觉寒蛩到晓啼。

意思:偷取笙吹奏,惊醒寒蛩到天亮哭。

出自作者[唐]冯延巳的《采桑子·小庭雨过春将尽》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春天的傍晚,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哀愁和孤独。 首联“小庭雨过春将尽,片片花飞。独折残枝,无语凭阑只自知。”描绘了一个即将结束的春天,雨滴轻轻打在花瓣上,花片纷纷飘落。作者独自站在栏杆旁,看着这些残枝败叶,心中充满了无言的哀愁。 “玉堂香暖珠帘卷,双燕来归。君约佳期,肯信韶华得几时。”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温暖的室内和归巢的燕子,但这些并不能给作者带来安慰。作者怀疑春天能持续多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哀愁。 “马嘶人语春风岸,芳草绵绵。杨柳桥边,落日高楼酒旆悬。”这些诗句描绘了春天的傍晚景色,马匹嘶叫,人们交谈,芳草连绵,杨柳依依,夕阳映照在高楼上。这些景象更加深了作者的孤独感和哀愁。 “旧愁新恨知多少,目断遥天。独立花前,更听笙歌满画船。”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愁绪,既有旧日的愁怨,又有新生的痛苦。他望着遥远的天空,独自站在花前,听着满画船的笙歌,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愁。 最后,“西风半夜帘栊冷,远梦初归。梦过金扉,花谢窗前夜合枝。”这两句描绘了作者在半夜被西风吹冷,从梦中醒来。这个梦可能是美好的,但醒来后却发现一切都是幻影。花已经凋谢在窗前的夜合枝上,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已经逝去。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哀伤的春天傍晚,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孤独和哀愁。诗中使用了许多意象,如雨滴、花瓣、燕子、马匹、笙歌等,这些意象都充满了哀伤和孤独的情感。同时,诗中也运用了许多象征手法,如花、夜合枝等,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逝去和时光的流逝。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小庭雨过春将尽,片片花飞。
独折残枝,无语凭阑只自知。
玉堂香暖珠帘卷,双燕来归。
君约佳期,肯信韶华得几时。
马嘶人语春风岸,芳草绵绵。
杨柳桥边,落日高楼酒旆悬。
旧愁新恨知多少,目断遥天。
独立花前,更听笙歌满画船。
西风半夜帘栊冷,远梦初归。
梦过金扉,花谢窗前夜合枝。
昭阳殿里新翻曲,未有人知。
偷取笙吹,惊觉寒蛩到晓啼。
酒阑睡觉天香暖,绣户慵开。
香印成灰,独背寒屏理旧眉。
朦胧却向灯前卧,窗月徘徊。
晓梦初回
作者介绍 皮日休简介
冯延巳(903年—960年),又作冯延己、冯延嗣,字正中,五代江都府(今江苏省扬州市)人。五代十国时南唐著名词人,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官终太子太傅,卒谥忠肃。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有词集《阳春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惊觉

    读音:jīng jué

    繁体字:驚覺

    英语:realize

    意思:(惊觉,惊觉)

    1.警戒觉悟。惊,通“警”。
    《战国策赵策一》:“恐其事不成,故出兵以佯示赵·魏;恐天

  • 寒蛩

    读音:hán qióng

    繁体字:寒蛩

    英语:cricket in late autumn

    意思:深秋的蟋蟀。
    唐·韦应物《拟古诗》之六:“寒蛩悲洞房,好鸟无遗音。”
    元·关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