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雨后》 三伏炎蒸一雨收,应驱少昊早行秋。

三伏炎蒸一雨收,应驱少昊早行秋。

意思:三伏炎蒸一下雨收,应把少昊早在秋天。

出自作者[现代]马一浮的《雨后》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三伏炎蒸一雨收,应驱少昊早行秋。深山石上看飞瀑,多少鱼龙据下流》是一首描绘夏季雨后景象的诗,通过对雨后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句“三伏炎蒸一雨收,应驱少昊早行秋”,直接点明主题,描绘了三伏天炎热的气候在突如其来的雨后得到了缓解,仿佛是少昊神祇驱散了炎热的天气,使得秋天提前降临。这句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雨后的清凉,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深山石上看飞瀑,多少鱼龙据下流”,这句诗描绘了雨后的深山景象,其中瀑布飞流直下,鱼龙等水生动物占据了下游的水域。这句诗以深山飞瀑为背景,通过鱼龙的描绘,展现了雨后水生生物的活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整首诗以雨后景象为题材,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深山飞瀑和鱼龙的描绘,展现了雨后大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活力,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生命活力的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三伏炎蒸一雨收,应驱少昊早行秋。
深山石上看飞瀑,多少鱼龙据下流。
作者介绍 马一浮简介
马一浮(1883~1967),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浙江大学原教授。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代表。所著后人辑为《马一浮集》。

关键词解释

  • 一雨

    读音:yī yǔ

    繁体字:一雨

    意思:
    1.一场雨。
    汉·桓宽《盐铁论水旱》:“当此之时,雨不破块,风不鸣条,旬而一雨,雨必以夜。”
    唐·白居易《答四皓庙》诗:“如彼旱天云,一雨百谷滋。”

  • 三伏

    读音:sān fú

    繁体字:三伏

    英语:dog days

    意思:
    1.即初伏、中伏、末伏。农历夏至后第三庚日起为初伏,第四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起为末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 炎蒸

    读音:yán zhēng

    繁体字:炎蒸

    意思:亦作“炎烝”。

    1.暑热熏蒸。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五月炎烝气,三时刻漏长。”
    唐·杜甫《热》诗之三:“欻翕炎蒸景,飘飖征戍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