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敬简王明府》 叶县郎官宰,周南太史公。

叶县郎官宰,周南太史公。

意思:叶县郎官员,周太史公。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敬简王明府》

全文赏析

【鹤注】上元二年,公尝为唐兴县宰王潜作《客馆记》,当即其人。

  此殆因诗而简之。诗云“鹰秋怕苦笼”,必是年秋作。

  叶县郎官宰①,周南太史公②。神仙才有数③,流落意无穷④。骥病思偏秣⑤,鹰秋怕苦笼⑥。看君用高义⑦,耻与万人同。

  (此章宾主叠叙,致简之意在未联。叶县仙才,称明府。周南流落,公自谓。病骥、饥鹰,叹穷途流落。秣刍、脱笼,望高义一援也。大抵慷慨仗义者,见漠视交情之人,深以为耻。耻,从高义推出。)

  ①《后汉书》:湖阳公主为子求郎。明帝曰:“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②《司马迁传》: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张晏曰:自陕以东,皆周南之地。③《后汉·方术传》:王乔为叶令,有神术。即古仙人王子乔也。《汉武内传》:西王母曰:“形慢神秽,虽当语之以至道,殆恐非仙才也。”④阮瑀诗:“流落恒苦心。”⑤恩偏秣,犹言偏思秣,乃倒字法。夏侯湛《猎兔赋》:“息徒门圃,秣骥华田。”⑥秋鹰思系,故怕在笼。⑦王融诗:“高义幸知游。”
-----------仇兆鳌 《杜诗详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叶县郎官宰,周南太史公。
神仙才有数,流落意无穷。
骥病思偏秣,鹰愁怕苦笼。
看君用高义,耻与万人同。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官宰

    读音:guān zǎi

    繁体字:官宰

    意思:
    1.家臣。
    《国语晋语四》:“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隶食职,官宰食加。政平民阜,败用不匮。”
    韦昭注:“官宰,家臣也。”<

  • 太史公

    引用解释

    汉 司马谈 为太史令,子 迁 继之,《史记》中皆称“太史公”。其说不一:(1)太史公为官名, 汉武帝 时置,因位在丞相之上,与三公相等,故称。(2) 司马谈 为太史令, 司马迁 尊其父,故称。(3)太史令掌天文图书等,古代主天官者皆上公,故沿旧名而称之。参阅《史记·太史公自序》“ 谈 为太史公”三家注。综上当以第三说较为可信。后世多以

  • 郎官

    读音:láng guān

    繁体字:郎官

    英语:langguan

    意思:
    1.谓侍郎、郎中等职。
    秦代置郎中令,为皇帝左右亲近的高级官员。属官执掌护卫陪从、随时建议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