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同赋山居七夕》 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

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

意思:花庭开粉席,说帕敞针楼。

出自作者[唐]李峤的《同赋山居七夕》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是一首优美的秋夜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明月、青山、高天、白露、花庭、云岫、石影、池水等秋夜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首句“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开篇即以明月和青山点出时间——夜晚,以高天和白露描绘出秋天的氛围。明月高悬,青山静立,天地间一片宁静,只有白露点点,昭示着秋夜的凉意。 “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庭院的景象,花庭中展开粉席,云岫敞开了针楼。粉席和针楼都是古代的纺织和缝制工艺,这里用以描绘庭院中富饶而繁忙的景象。 “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两句,将目光转向了池塘和石头。池塘如泛槎流,即漂浮的木头一样流动。石头则像支机石一样,支机石是古代神话中织女用以支引飞剑刺天的石头,这里用以描绘石头的神秘和美丽。 “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两句,笔锋一转,由自然界的景象转向了人。河女和鹊是古代神话中的形象,而野人鸥则是诗人对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朴素而自由的人的称呼。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和向往朴素自由的生活的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
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
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
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
作者介绍 孟郊简介
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宰相。

李峤出身于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以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他在武后、中宗年间,三次被拜为宰相,官至中书令,阶至特进,爵至赵国公。睿宗时贬任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别驾任上,终年七十岁。

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更被尊为“文章宿老”。但他历仕五朝,先是依附张易之兄弟及武三思,继而又追随韦氏一党,其人品多受诟病。史家评价,贬抑居多。

关键词解释

  • 云岫

    读音:yún xiù

    繁体字:雲岫

    意思:(云岫,云岫)
    语本晋·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后因用“云岫”指云雾缭绕的峰峦。
    唐中宗《石淙》诗:“霞衣霞锦千般状,云峰云岫百重生。”
    宋·苏

  • 花庭

    引用解释

    花苑。 唐 李峤 《同赋山居七夕》诗:“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 唐 温庭筠 《春江花月夜词》:“玉树歌阑海云黑,花庭忽作青芜国。”

    读音:huā tíng

  • 针楼

    读音:zhēn lóu

    繁体字:針樓

    意思:(针楼,针楼)
    《西京杂记》卷一:“汉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鍼于开襟楼,俱以习之。”
    《太平御览》卷八三引南朝·梁·顾野王《舆地志》:“齐武起曾城观,七月七日宫人登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