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地自兹广,何云千万金。
意思:法地从此广,为什么说千万金。
出自作者[唐]张九龄的《祠紫盖山经玉泉山寺》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诗人登山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佛教信仰的赞美。诗中通过对山川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宗教的虔诚。
首联“指途跻楚望,策马傍荆岑。”描绘了诗人登山的路径和所经之地,表达了诗人对山川的敬畏之情。接下来的几联,诗人通过描述山中松篁、涧谷、佛影、梵音等景象,表达了对佛教的虔诚和敬畏之情。
“观奇逐幽映,历险忘岖嶔。”这两句诗描绘了山中景色的变化,既有明亮的阳光照射下的奇景,又有幽暗之处的美景,还有险峻的山路和峭壁。这些景象的变化让诗人忘记了旅途的艰辛和疲惫。
“上界投佛影,中天扬梵音。”这两句诗描绘了山中佛影和梵音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信仰的敬畏和赞美之情。诗人认为佛影和中天梵音是灵异的存在,可以与神仙对话和寻找。
“高僧闻逝者,远俗是初心。”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高僧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信仰的初心。诗人认为高僧能够听到逝者的声音,这表明佛教信仰能够超越生死,达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
“藓驳经行处,猿啼燕坐林。”这两句诗描绘了山中寺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的敬仰之情。寺庙中的经文和僧侣的生活方式都体现了佛教的精神和信仰。
最后,“归真已寂灭,留迹岂湮沉。”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信仰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人认为佛教信仰能够使人达到一种寂灭的状态,而寺庙中的遗迹也证明了佛教信仰的存在和影响。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赞美佛教信仰和自然景色的诗篇。通过描绘山川景色和寺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信仰的虔诚和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追求。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