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笔》 莫讶书绅苦,功成在一毫。

莫讶书绅苦,功成在一毫。

意思:不要惊讶书绅痛苦,成功在一点。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笔》

全文赏析

这首诗《莫讶书绅苦,功成在一毫。自从蒙管录,便觉用心劳。手点时难弃,身闲架亦高。何妨成五色,永愿助风骚。》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诗句,表达了读书和写作的深刻见解。 首联“莫讶书绅苦,功成在一毫。”,诗人在这里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因为读书学习过程艰难就感到惊讶,真正的成就来自于一点一滴的积累。这一毫的功夫,就是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的结果。这是对所有正在读书学习的人的鼓励,告诉他们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所成就。 “自从蒙管录,便觉用心劳。”这一句进一步阐述了读书的艰辛,自从接受了老师的教诲,学习过程中需要花费的心力就变得繁重起来。这里的“管录”可以理解为老师的知识和经验,学习者通过学习这些,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手点时难弃,身闲架亦高。”这两句表达了读书的态度,即要时刻保持专注和勤奋。在手点批注的时候,不要轻易放弃;在身闲的时候,也要把书架摆的高一些,以便于随时取阅。这表明读书需要持之以恒和勤奋,不能因为一时轻松就放弃,也不能因为闲暇时间多就忽视读书的重要性。 “何妨成五色,永愿助风骚。”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写作的期望,即作品要丰富多彩,永远能够为人们提供启示和帮助。这表明写作需要积累和磨练,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思考,才能写出有深度和内涵的作品。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读书和写作的深刻见解。它鼓励人们要坚持下去,勤奋努力,保持专注和勤奋的态度,同时也要有深度和内涵的思考。这首诗不仅对读者有深刻的启示作用,也对作者有很好的激励作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莫讶书绅苦,功成在一毫。
自从蒙管录,便觉用心劳。
手点时难弃,身闲架亦高。
何妨成五色,永愿助风骚。
作者介绍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 书绅

    引用解释

    把要牢记的话写在绅带上。后亦称牢记他人的话为书绅。语本《论语·卫灵公》:“ 子张 书诸绅。” 邢昺 疏:“绅,大带也。 子张 以 孔子 之言书之绅带,意其佩服无忽忘也。” 晋 孙绰 《答许询》诗之九:“且戢讜言,永以书绅。”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四:“﹝ 王禹偁 ﹞尝侍宴 琼林 , 太宗 独召至御榻,面诫之曰:‘卿聪明,文章在 有

  • 苦功

    读音:kǔ gōng

    繁体字:苦功

    短语:内功

    英语:hard work

    意思:I

    1.刻苦用功。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这样乡村地面,夜深

  • 一毫

    读音:yī háo

    繁体字:一毫

    意思:一根毫毛。比喻极小或很少。
    《列子杨朱》:“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宋·苏轼《前赤壁赋》:“且夫天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