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昔游诗 其十一》 状如秋千垂,高下不倾覆。

状如秋千垂,高下不倾覆。

意思:形状像秋千垂,高低不倾覆。

出自作者[宋]姜夔的《昔游诗 其十一》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登山经历的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登山过程中的所见所感。 首段描述了作者在清晨时分登上衡山,进入幽深的山谷。作者描述了乘坐的轿子,其特点在于横板上的两竹悬挂,形状如秋千垂下,高下不倾覆。这种描述生动形象,使人仿佛能看见那独特的轿子形象。 接下来的段落中,作者详细描绘了山中的景色。他描述了山峰连绵,林木茂盛,抬头看同来的客人,他们仿佛在树梢处,头戴冠服。这种描绘既展示了山的高大,也展示了人的渺小。 在描述登山的路上时,作者描绘了高台石桥的路程,以及寻常云雾在此处停留的情况。他描述了下方雷雨天气和上方晴朗的对比,以及紫盖山的高耸突兀。 在描述其他峰峦时,作者描绘了它们如翠浪般矗立,以及北面的懒瓒岩庇护樵夫牧童的情景。他描述了从这里看到的半岩花和花如红玉的美景。 最后,作者描绘了飞云峰畔的景色,以及揽之不盈掬的感觉。他赞美了祝融最高绝,俯视万形伏的景象,但同时也惋惜岣嵝峰南睇半空绿的美丽景色。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登山过程中的所见所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山峰的赞美。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描绘,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和动态感,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昔游衡山上,未晓入幽谷。
欲识所坐舆,横版挂两竹。
状如秋千垂,高下不倾覆。
登山九千丈,中道多佛屋。
一峰高一峰,峰峰秀林木。
仰看同来客,木末见冠服。
高台石桥路,寻常云所宿。
下方雷雨时,此上自晴旭。
紫盖何突兀,万里在一目。
馀峰六七十,仅如翠浪矗。
北有嬾瓒岩,大石庇樵牧。
下窥半岩花,杯盂琢红玉,飞云峰畔过,揽之不盈掬。
祝融最高绝,紫盖不足录。
俯视同仰观,苍苍万形伏。
惟馀岣嵝峰,南睇半空绿。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姜夔(kuí)(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马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倾覆

    读音:qīng fù

    繁体字:傾覆

    英语:capsize

    意思:(倾覆,倾覆)

    1.颠覆;覆灭。
    《左传成公十三年》:“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

  • 高下

    读音:gāo xià

    繁体字:高下

    英语:relative superiority or inferiority

    意思:
    1.上和下;高和低。
    《老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 秋千

    读音:qiū qiān

    繁体字:秋千

    短语:面具 陀螺 铁环 积木 橡皮泥 毽子 万花筒 跷跷板 假面具 洋娃娃 七巧板 滑梯 弹弓 高跷 西洋镜 木马

    英语:sw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