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水何所直,远汲苦姜诗。
意思:斗水有什么价值,远处打水苦姜诗。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和陶乞食》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几位历史上著名的文人庄周、鲁公和陶渊明的清贫生活,表达了对他们坚韧不屈、淡泊名利精神的赞颂。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一些生活困苦的人们的同情。
首句“庄周昔贷粟,犹欲舂脱之”引用了庄周向人借贷粮食的故事,表现了庄周安贫乐道的精神风貌。接下来“鲁公亦乞米,炊煮尚不辞”和“渊明端乞食,亦不避嗟来”两句,分别以鲁公和陶渊明为例,进一步展示了文人们在困境中坚守道义,不避艰险的气概。
“呜呼天下士,死生寄一杯”一句,以慷慨悲壮的语气,概括了文人们以杯中之物寄托生死,超然物外的精神风貌。接着“斗水何所直,远汲苦姜诗”两句,用姜诗远汲斗水的典故,表达了生活中艰辛的一面。
“幸有余薪米,养此老不才”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虽然才疏学浅,但幸有足够的柴米和安定生活的感慨。“至味久不坏,可为子孙贻”两句,则以食物的久不坏为比喻,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能够长久流传,为子孙后代树立榜样。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示了文人们的坚韧精神和高尚品质。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