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识高眠处,沧波是切邻。
意思:现在认识高睡觉的地方,沧波是切邻居。
出自作者[宋]赵师秀的《徐孺子宅》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今识高眠处,沧波是切邻》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感受的诗篇。通过对“沧波”“鹿”“荷叶”“藤”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悟。
首联“今识高眠处,沧波是切邻”中,“高眠处”指的是诗人所处的高处,可能是指山峰或高地,暗示着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欣赏。“沧波是切邻”则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感觉,仿佛自然就是他的邻居。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他的感受,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已知难即鹿,惟有独潜鳞”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难即鹿”出自《庄子·徐无鬼》中的“夫即鹿无全功,而即鱼无全器”,意思是说追求名利往往难以实现,而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却更为重要。“惟有独潜鳞”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的向往,希望像鱼一样潜游在水中,远离尘世的纷扰。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生活的理解。
颈联“草长过荷叶,藤深失树身”描绘了自然景色。这里,“草长过荷叶”描绘了草的茂盛和荷叶的清新,“藤深失树身”则描绘了藤蔓缠绕树木,遮蔽了树身的景象。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美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欣赏。
尾联“闲思昔微子,犹自得称仁”则表达了诗人的思考和感悟。“微子”是商朝时期的贵族,后来隐居不仕。诗人以此为比,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理解。“犹自得称仁”意味着即使像微子一样隐居不仕,也能自称为仁人,表达了诗人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理解。诗中充满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隐逸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