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竹枝词(九首)》 江头秋色换春风,江上枫林青又红。

江头秋色换春风,江上枫林青又红。

意思:上游秋色换春风,江上枫林青又红。

出自作者[明]杨慎的《竹枝词(九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江头秋色换春风,江上枫林青又红。下水上风来往惯,一年长在马船中》是一首描绘江景的优美诗篇。它以秋天的风物为切入点,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和欣赏。 首句“江头秋色换春风”中,“秋色”指的是江头的秋日景象,秋风萧瑟,枫叶飘零,而“春风”则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诗人通过“换”字,表达了季节更替的快速和无常,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轮回。 “江上枫林青又红”描绘了江边的枫树林在秋天的变幻中由青变红的过程,这是秋天的典型景象,也是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的体现。 “下水上风来往惯”一句,诗人以“下水上风”为喻,表达了自己对江上风已经习以为常,对江上的生活已经习惯了。这不仅是对江上生活的描绘,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对任何事情都保持平常心,不惊不喜。 最后一句“一年长在马船中”是对诗人生活的概括和总结。诗人常年生活在江边,一年四季都在船中度过,这是他的生活方式,也是他对生活的选择。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和欣赏。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秋天的江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欣赏,以及对生活的选择和态度。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品读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江头秋色换春风,江上枫林青又红。
下水上风来往惯,一年长在马船中。
作者介绍 杜审言简介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复为翰林修撰,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卒于戍所,年七十二。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世称“杨文宪”。

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明代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杨慎为第一。他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著作达四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关键词解释

  • 江头

    引用解释

    江边,江岸。 隋炀帝 《凤艒歌》:“三月三日向江头,正见鲤鱼波上游。” 唐 姚合 《送林使君赴邵州》诗:“江头斑竹寻应遍,洞里丹砂自採还。” 元 沉禧 《一枝花·咏雪景》套曲:“这其间江头有客寻归艇,我这里醉里题诗漫送程。” 苏曼殊 《碎簪记》:“又明日为十八日,友人要余赴江头观潮。”

    读音:jiā

  • 枫林

    读音:fēng lín

    繁体字:楓林

    意思:(枫林,枫林)
    枫树林。枫叶至秋而变红,甚美。诗文中常以枫来表现秋色。
    唐·杜甫《寄柏学士林居》诗:“赤叶枫林百舌鸣,黄花野岸天鸡舞。”
    元·周文质《叨叨

  • 秋色

    读音:qiū sè

    繁体字:秋色

    英语:autumn scenery

    意思:
    1.秋日的景色、气象。
    北周·庾信《周骠骑大将军柴烈李夫人墓志铭》:“秋色悽怆,松声断绝,百年几何,归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