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从军行》 夕息常负戈。

夕息常负戈。

意思:晚上休息常负戈。

出自作者[魏晋]陆机的《从军行》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征人的口吻,抒发了戍边将士的苦闷、悲愤之情,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南陟五岭巅、北戍长城阿等壮阔的场景,展现出戍边将士的艰辛历程。他们跋山涉水,穿越崇山峻岭,攀登乔木,涉足流沙,表现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然而,诗中也描绘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如隆暑、凉风、夏条、寒冰等,这些自然条件给将士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痛苦。 接着,诗人通过描写胡马、越旗等战争场景,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紧张。胡马如云屯,越旗亦星罗,生动地描绘了战场上的紧张气氛。飞锋无绝影,鸣镝自相和,则表现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将士们的勇敢和忠诚,也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 在描绘将士们的生活时,诗人通过朝食不免胄、夕息常负戈等细节,表现了他们日夜操劳、艰苦备尝的情景。这些描写也表达了对将士们生活状况的同情和关注。 最后,诗人以苦哉远征人、抚心悲如何等感叹句,表达了对远征将士的同情和关怀。这些句子充满了对将士们的关怀和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自然,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戍边将士的苦闷、悲愤之情和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这首诗不仅表现了将士们的英勇和忠诚,也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苦哉远征人。
飘飘穷四遐。
南陟五岭巅。
北戍长城阿。
深谷邈无底。
崇山郁嵯峨。
奋臂攀乔木。
振迹涉流沙。
隆暑固已惨。
凉风严且苛。
夏条集鲜澡。
寒冰结冲波。
胡马如云屯。
越旗亦星罗。
飞锋无绝影。
鸣镝自相和。
朝食不免胄。
夕息常负戈。
苦哉远征人。
抚心悲如何。
作者介绍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陆机在孙吴时曾任牙门将,吴亡后出仕西晋,太康十年(289年),陆机兄弟来到洛阳,文才倾动一时,受太常张华赏识,此后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历任任太傅祭酒、吴国郎中令、著作郎等职,与贾谧等结为“金谷二十四友”。赵王司马伦掌权时,引为相国参军,封关中侯,于其篡位时受伪职。司马伦被诛后,险遭处死,赖成都王司马颖救免,此后便委身依之,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太安二年(303年),任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率军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却大败于七里涧,最终遭谗遇害,被夷三族。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诗重藻绘排偶,骈文亦佳。与弟陆云俱为西晋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关键词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